中医中药网
首页 --> 消化系统疾病 --> 肝硬化 -->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

肝硬化在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及肝功能失代偿期,此两期分别属于中医“积聚”、“臌胀”的范畴。虽然分别属于中医不同病名,但依据病机,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在1993年召开的第五届学术交流会上制定的中医辨证标准,将其合而论之。

 肝硬化在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及肝功能失代偿期,此两期分别属于中医“积聚”、“臌胀”的范畴。虽然分别属于中医不同病名,但依据病机,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在1993年召开的第五届学术交流会上制定的中医辨证标准,将其合而论之。

一、诊断要点

 1.望诊:或目黄、身黄;或面热而红、或并蟹爪纹理、手掌鱼际部赤红;或面色萎黄、或面色晦暗;或尿黄;或面目虚浮、跗肿;或体瘦神萎、口干唇燥;或鼻衄、齿衄、皮下出血;或呕血、黑便;或腹大如鼓,青筋暴露;舌质红或暗淡或暗紫,苔薄白,或薄黄,或黄腻,或白腻,或少苔。

 2.闻诊:或嗳气不舒;或言语无力;或口中异臭。

 3.问诊:或胁肋胀痛,胸腹痞满,或口干苦、食少纳呆,或恶心,或神疲乏力,或五心烦热,少寐多梦。

 4.切诊:或胁下触及痞块,或胁下触痛,脉弦细数或弦滑数。

二、辨证分型

 1.肝气郁结
  
  临床表现:胁肋胀痛或窜痛,烦躁易怒,善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痛,腹胀,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辨证要点:胁肋胀痛或窜痛,烦躁易怒,善太息,纳差或食后胃脘胀痛,脉弦。

 2.脾虚湿盛
  
  临床表现: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恶心或呕吐,腹胀,自汗,气短乏力,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便溏或黏滞不畅,舌质淡,舌体胖或齿痕多,苔薄白或腻,脉沉细或细弱。
  
  辨证要点:口淡不欲饮,气短乏力,便溏或黏滞不畅,舌质淡,舌体胖或齿痕,苔薄白或腻。

 3.湿热内蕴
  
  临床表现:皮目黄染,黄色鲜明,脘闷纳呆,腹胀,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辨证要点:皮目黄染,黄色鲜明,舌苔黄腻。

 4.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 腰痛或腰酸腿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烧,口干咽燥,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小便短亦,大便于结,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辨证要点:腰痛或腰酸腿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烧,舌红少苔。

 5.脾肾阳虚
  
  临床表现:纳差或脘闷腹胀,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下肢水肿,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便溏或五更泻,舌质淡胖,苔润,脉沉细或迟。
  
  辨证要点: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少便溏或五更泻,脉沉细或迟。

 6.血淤络阻
  
  临床表现:胁痛如刺,痛处不移,脸色晦黯或面部红纹赤缕,面颈胸部蟹爪纹,朱砂掌,或腹壁青筋暴露,肋下积块,或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瘀斑,脉弦或沉涩。
  
  辨证要点:胁痛如刺,痛处不移,舌质紫暗或瘀斑。

肝硬化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肝硬化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 免费索取肝硬化资料

上一篇:何谓早期肝硬化,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下一篇:在家休养的肝硬化病人应注意什么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精彩图文 | 汇款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中医问答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3-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