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孕产妇疾病 --> 妊娠合并甲亢 --> 妊娠合并甲亢与胎儿窘迫

妊娠合并甲亢与胎儿窘迫

妊娠合并甲亢的发病率国内报道为0.1%-0.2%。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所致的内分泌疾病。妊娠合并甲亢的发病率国内报道为0.1%-0.2%。由于妊娠期各种内分泌腺及各器官系统都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故妊娠合并甲亢在诊断、治疗上与非孕期不尽相同。

引起甲亢最常见的原因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也称格雷夫斯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所有甲亢患者的85%,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高。  

一、妊娠对甲亢的影响  

1.甲状腺体积增大,功能相对活跃。

2.妊娠最初3个月甲亢可能加重。

3.妊娠中晚期病情缓解。

4.产后部分患者可能病情一时性加重。

5.分娩或手术、疼痛、紧张、出血等可诱发甲亢危象。

二、甲亢对妊娠的影响

1.轻症或经治疗控制良好的甲亢患者,对妊娠影响不大。

2.中、重症或控制不当的患者,常合并月经异常,致受孕率低,妊娠后易出现流产、早产、胎儿室内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疾病、围产儿死亡率增高、产时宫缩乏力、产褥感染发生率增高。

3.甲亢患者血液中有类似促甲状腺激素的免疫球蛋白TSI(TSAb),可通过胎盘致胎儿和新生儿甲亢;某些抗甲状腺药物可通过胎盘致胎儿、新生儿甲低,有的药物尚可致胎儿畸形。

三、妊娠合并甲亢的诊断

1.与正常妊娠类似甲亢的症状鉴别:正常妊娠时母体出现一些代谢亢进的表现即心率加快、心搏量增加、甲状腺增大30%,-40%、多汗、怕热、食欲亢进;实验室检查TT3、TT4轻度增高。

2.甲亢的症状体征

①心悸,休息时心率>100次/分;②食欲亢进,进食多的情况下体重不增加;③脉压差增大>50mmHg;④大便稀软,次数增多:⑤怕热多汗,皮肤潮红,皮温升

高;⑥甲亢三大主征: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突眼,手震颤。

3.实验室检查:诊断甲亢的重要手段。

4.妊娠期甲亢的诊断标准

①高代谢群症;②TT4≥180.6mmol/L,TT3≥3.54mmol/L。③轻度甲亢:180.6mmol≤rr4≤1.4倍Tr4正常值上限。中度甲亢:TT4>1.4倍TT4正常值上限。重度甲亢:甲亢危象、甲亢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以及心肌病等。

四、妊娠合并甲亢的处理

1.孕前:①甲亢病情稳定1-3年,最好治愈后再怀孕;②在用放射性碘治疗期

间不能妊娠。⑧病情稳定,已经怀孕者服相对安全的PIU维持。

2.孕期:内分泌医生与产科医生共同管理病人。

①注意孕妇体重,宫高,腹围增长。

②每1-2周B超检查,估算胎儿体重,预防和治疗FGR。

⑧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及甲亢危象。

④防止早产,避免用β受体兴奋剂,用硫酸镁。

⑤32周后每周一次NST。

⑥孕37-38W住院,决定分娩方式。

⑦孕期服用相对安全的PIU,维持甲状腺功能在正常的高值,TT4<正常值上限的1.4倍为宜。

⑧警惕胎儿甲低:胎儿体重增长慢、胎心慢、胎动减少,羊水偏少。

3.分娩时处理

①除有产科因素外,尽量阴道分娩。

②全程吸02、胎心监护、输液补充能量,缩短第二产程。

⑧测BPJP、T,Q2~4h,警惕甲亢危象发生。

④产程不顺利时放宽剖宫产指征。

⑤临床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⑥预防产后出血。

⑦新生儿出生时留脐血查丁3、T4、TSH;若孕妇系Grave’s病,则留脐血查TSAb;检查甲状腺大小,出生后观察新生儿有无甲亢或甲低表现。

4.产褥期处理

①产后免疫抑制解除,免疫反跳,甲亢病情有加重倾向,故产后宜加大抗甲状腺药物剂量。

②出院前复查甲状腺功能,产后1月

|<< << < 1 2 > >> >>|

妊娠合并甲亢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妊娠合并甲亢与胎儿窘迫  妊娠合并甲亢 免费索取妊娠合并甲亢资料

上一篇:妊娠合并甲亢怎么办?        下一篇:妊娠合并甲亢六项注意

>> 返回妊娠合并甲亢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