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周围血管疾病和淋巴管疾病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疗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疗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英文名称: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慢性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疾病。又称伯格氏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有重度嗜烟历史。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英文名称: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慢性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疾病。又称伯格氏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有重度嗜烟历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痛及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该病主要侵犯肢体,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和浅静脉,受累血管呈现血管壁全层的非化脓性炎症,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管腔呈现进行性狭窄以至完全闭塞,引起肢体缺血而产生疼痛,严重者肢端可发生不易愈合的溃疡及其坏疽。治疗可对症,采用血管扩张药、止痛剂,必要时可进行各种手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以周围血管炎症和闭塞为特点的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尤以下肢为甚。绝大多数患者为青壮年男性吸烟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

以下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疗法

(1)针灸

①体针

取穴:主穴:经渠、血海、尺泽、三阴交、阳陵泉、上巨虚、下巨虚。配穴:热毒加太溪、复溜、鱼际、列缺;血瘀加列缺、膈俞;气血双虚加列缺、鱼际;肾虚加膻中、阴谷、太溪、膈俞。

操作:双侧均取,以常用穴为主,据症加配穴。寒湿用温针行补法,每日2次,每次40分钟,同时灸太渊。血瘀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2次,每次15分钟。热毒用提插泻法,每日3次,每次20分钟。气血双虚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60分钟。肾虚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60分钟。

疗效:应用本法治疗77例脉管炎患者,临床治愈52例,显效13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8%。

②艾灸

取穴:主穴:分三组 a.气海、中脘、膻中、阳池、足三里、冲阳、太溪、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b.魄户、神堂、膈俞、膈关、筑宾;c.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

操作:第一组穴位每穴灸3壮;第二组穴每穴灸2壮;第三组穴针刺,得气后不留针。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8例(早期2例、中期6例),临床治愈5例(早期2例,中期3例),好转3例。随访2年,5例治愈者均未复发。

(2)单方验方

①惚木散

处方:惚木。

用法:煎服每次用量30~50克,碾粉冲服,每次5~10克,每日2~3次。

加减:热毒偏胜加银花、连翘板蓝根;血瘀偏重加桃仁、红花赤芍丹参;寒凝加桂枝、细辛干姜;体虚加黄芪党参当归、熟地。

疗效:治疗14例患者,临床痊愈9例,好转3例,无效2例。

②白花丹参制剂

组成:白花丹参。

用法:a.用白花丹参人白酒浸泡,去渣服酒,每服20~30毫升,重者可服50毫升,每日3次。b用白花丹参30~60克煎服,每日2~3次。c用白花丹参制成注射剂,每次2~4毫升,肌注,每日1~2次。

疗效:共治疗147例,治愈33例,显效70例,好转3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8%。临床显示酒剂效果比煎剂、针剂好。

③猫骨散

组成:a.生猫骨1具,连头尾,烧灰存性,研细为末。b.猫肉500克,黄芪60克,苡仁60克。c.黄芪6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生地30克,玄参20克,细辛3克,龟版20克,鳖甲20克,蟹灰3克,乌梢蛇30克,银花炭30克,黄柏20克,地丁30克,牛膝20克,苍术10克。

用法:猫骨散冲服,每次1.5克,每日3次。猫肉煨黄芪、苡仁,炖烂熟,服食猫肉。中药煎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煎服。

③中药麻醉疗法

药液:中麻Ⅰ号、中麻Ⅱ号,或东莨菪碱注射液。

用法:中麻Ⅰ号5毫升或中麻Ⅱ号3毫升,每次配用氯丙嗪12.5~25毫克,肌注、静注或静脉点滴均可。每日1次或隔1~2日1次,连续5~6次后可休息3~5天再进行。一般疼痛消失后可停。

疗效:治疗Ⅱ期重症脉管炎30例,显效2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认为此法止痛优于杜冷丁,使皮温上升,行走延长,下垂肿胀消退,创面愈合加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伯格氏病 免费索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资料

上一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因病理        下一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专方治疗

>> 返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