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神经精神疾病 --> 癫痫 --> 常用抗癫痫药物

常用抗癫痫药物

苯妥英钠用于成人癫痫持续状态则需静脉推注,以在短期达到治疗浓度为目的,主张用量为(16.4±2.7)mg/kg,注射速度以(25~50)mg/rain为宜,注意观察呼吸及心律。肌肉吸收缓慢,只有不能口服时才用肌肉注射。
果,两次用药应间隔20~30分钟,或60~lOOmg加入5%的葡萄糖盐水500ml,以40ml/h速度维持静脉滴注,24小时总量应少于lOOmg。有效血浓度0.2—0.8μg/ml,中毒血药浓度>lμg/m1。
  ③不良反应  可见嗜睡、乏力、共济失调、头昏、肌张力低、注意力下降等。少数儿童可产生行为改变,易激惹、欣快。其他副反应有皮疹、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改变、黄疸等。静脉给药速度过快时可引起呼吸抑制、低血压。
  (2)硝基地西泮(硝基安定)
  ①适应证婴儿痉挛的首选药物,对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也有效。
  ②常用剂量与用法  成人口服剂量为15—60ng/d,分3次服;学龄儿童5—30ng/d,分3次服,幼儿为5~15mg/d,分3次服;婴儿为2.5—7.5mg/d,分3次服。有效血药浓度为30~60ng/ml,中毒浓度>90ng/m1。
  ③不良反应  嗜睡、共济失调、言语含糊,有时可见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肌张力降低和肌无力等。
  (3)氯硝地西泮(氯硝安定)
  ①适应证 用于失神小发作、肌阵挛发作、Lennox-Gastaut综合征、婴儿痉挛症及癫痫持续状态
  ②剂量与用法  成人口服剂量开始为lmg/d,分3次口服,每3日增加0.5~lmg,至维持量为4~12mg/d。婴儿或儿童口服开始剂量为0.01~0.03mg/kg·d,分2~3次服,逐渐增加至0.1~0.2mg/kg·d。癫痫持续状态时静脉给药,成人每次1—4mg,儿童每次0.01~0。lmg/kg,应缓慢注射,每秒钟不超过0.Olmg。有效血浓度为15—60ng/m1,中毒浓度>80ng/m1,达到稳定状态时间为4~5天。
  ③不良反应  可见嗜睡、眩晕、共济失调、激动、语言含糊等,偶见复视、皮疹、消化不良等。这些不良反应多在服药后1—2周内消失。
  5.丙戊酸钠
  (1)适应证  该药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尤其对单纯失神发作及全身性强i2--阵挛发作疗效最好,对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及婴儿痉挛症也有良好效果。
  (2)剂量与用法  成人30~60mg/kg.d,儿童15—30mg/kg.d,分3次口服,缓解后可l天服药1~2次。有效血药浓度40~100ug/ml,中毒血药浓度>100μg/mI,服药后达到稳定状态的时 间为2~4天。
  (3)不良反应  丙戊酸纳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抗痫力强、相对毒副反应较小,是十分安全的抗痫一线药,虽然有不少不良反应,甚至极少数病人可能发生致死,但如使用得当,剂量在20~30mg/kg.d范围内不良反应少见。丙戊酸钠常见的副反应如下:
  消化系统  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可引起急性胰腺炎、高血氨症,偶尔引起致死性肝功能障碍,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婴儿,多与脏器异常、发育迟滞及联合用药有关。
  血液系统  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加或减少、巨红细胞症、溶血性贫血等。
  神经系统  常见头疼、震颤、共济失调、倦睡等,少数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少数病人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
  致畸作用  母体用药可引起胎儿的畸形,可引起脊柱双分叉、脊柱裂、腭裂、神经管缺陷等。
  另外,丙戊酸钠还可引起体重增加、毛发脱落及皮疹。
  6.卡马西平(CBZ)
  (1)适应证  对复杂部分性发作疗效较其他抗癫痫药为佳,也适用于癫痫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尤适用于伴性格变化和精神症状的患者。对失神发作效果差。
  (2)剂量与用法  卡马西平口服多从小剂量开始,第一周5~7.5mg从g·d,然后逐渐增量,至第3~4周时可加至20mgj/kg·d。开始剂量在婴儿每日总量为50~100mg,幼儿100—200mg,学龄期儿童200—300mg,青春期300~400mg,以后逐渐加量,最大剂量:婴儿、幼儿、学龄期儿童、青春
|<< << < 1 2 3 4 > >> >>|

癫痫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918353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癫痫  治疗  药物 免费索取癫痫资料

上一篇:难治性癫痫的诊断        下一篇:抗癫痫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精彩图文 | 汇款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中医问答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3-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663239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6632397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