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神经精神疾病 --> 癫痫 --> 癫痫常识 --> 特发性癫痫

特发性癫痫

特发性癫痫亦称原发性癫痫,在这类病人的脑部并无可以导致症状的结构变化或代谢性疾病表现,目前认为其致病因素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或有家族性出现的倾向。国内外大量的癫痫家系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普通人群的癫痫患病率为0.5%~1%,原发性癫痫的亲属癫痫患病率为19.8%,个别高达69%,继发性癫痫的阳性家族史为1%~4.5%。
不稳定,学者们普遍认为神经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主要分布在突触前受体上,其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异常释放而诱发癫痫

④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FIC)为一种原发性部分性癫痫,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常在出生后4~8个月出现丛集性部分忖发作,病灶位于顶枕区,通过对意大利的5个家系连锁分析结果发现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6q位点,提示BFIC也存在遗传异质性。

⑤家族性颞叶癫痫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部分性癫痫,其基因位于染色体lOq22-24上,候选基因可能为61和02肾上腺素能受体、谷氨酸脱氢酶及钙—钙调蛋白激酶亚基基因等。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①北方癫痫综合征(NE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儿童期疾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首先在芬兰北部发现,发病年龄5—10岁,表现为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在青春期以后大部分发作可缓解。连锁分析结果发现,基因位点在染色体8q上,致病基因为组织蛋白酶B,另外1个候选基因可能为Gene3(人鸟苷酸激酶相关蛋白GKAP的同源物)。

②Unverricht-lundborg型进行性肌阵挛(EPM1),在芬兰比较多见,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6~18岁发病,表现为自发的对刺激较为敏感的肌阵挛和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随着病情的发展在疾病后期可有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痴呆。脑电图(EEG)在光刺激时出现4~6Hz的双侧尖波和复性棘波发放,尸检可发现脑广泛变性、不伴有包涵物,连锁分析结果发现,EPM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2lq22.3,定位克隆发现其为编码cystatinB(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的一个成员)的基因。

③Lafora型进行性肌阵挛(EPIVl2),1911年由Lafora首先报道,也呈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表现为刺激敏感性肌阵挛和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其特点是在脑、心脏、肌肉和肝脏细胞中存在

Lafora小体。EPM2基因EP2A定位于染色体6q 23-25,编码10—forin,一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④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NCL),又称少年型家族性黑朦性痴呆,4~10岁起病,表现为进行性中心视力减退至失明,EEG为慢波背景上的阵发放电,病变特征为溶酶体内大量脂褐素堆积,尿沉渣聚异戊二烯测定可帮助检出。依据发病年龄的不同,可分为不同亚型:婴儿型(LINCL),其基因为CLN2,位于llPl5,编码一种胃酶抑素不敏感型的溶酶体肽;青春期最常见的是NCL亚型,基因为LN3,定位于染色体16q12.1,其编码的蛋白质功能U前尚不清楚。

⑤脑苷脂沉积病Ⅲ型(GaucherdiseasetypeⅢ),仅少年型出现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表现为严重的肌阵挛,眼球水平运动障碍及核上性凝视麻痹,伴有小脑症状、全身或部分性发作以及不同程度的痴呆。EEG表现为弥漫性6—10Hz的复性棘慢波和节律性尖波,6~10Hz光刺激可诱发放电和肌阵挛反应。突变基因位于染色体1q21,编码葡萄脑苷酶。

其他如I型和Ⅱ型唾液酸沉积症(Sialidsis l andⅡ),突变基因位于染色体6q21.3,编码。—唾液酸酶:无脑回畸形,大多数病例是由于染色体17P13.3位点上的LISI基因缺失所致,LISl编

码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的一个亚基;维生素B6依赖症是由于染色体2q31位点上谷氨酸脱羧酶(GAD)基因缺乏所致;生物素酶缺乏症,基因位于染色体3P25,候选基因为γ—氨基丁酸(GA-BA)转运体。

(3)性连锁遗传:性连锁遗传分为X连锁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和Y连锁遗传,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引起癫痫发作的X连锁显性遗传疾病。

①双侧脑室结节状异位症(Bilateral periventricularnodulcar heterotopia),为X连锁显性遗传,在脑室室管膜下有分化成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成的结节,基因位于染色体Xq28,候选基因为细胞黏附分子(LICAM)和GABA受体α3亚基。

②X连锁无脑回畸形,呈X连锁显性遗传,突变基因为Do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特发性  癫痫  遗传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继发性癫痫的成因        下一篇:婴儿痉挛症的临床表现和危害有哪些?

>> 返回癫痫常识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