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当归芍药散治病验方

当归芍药散治病验方

特发性水肿,属于功能性水肿的范畴,多发于中年妇女,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实验室检查亦很难发现异常,亦无特效疗法。按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肤胀”“水肿”大致雷同,其发生,关键在气血,归咎于肝脾,肝之疏与结,脾之运化与否,直接影响气血的运塞和水的流止。

腹痛案

袁某某,女,36岁,工人,2010年1月19日初诊。

患者右侧少腹疼痛半年,经市内各大医院B超、化验多次检查,未能确诊,并以“盆腔炎”“附件炎”迭经治疗,疼痛依旧,毫无疗效。经介绍来本院寻余治疗。刻诊:右侧少腹拘挛疼痛,牵引全腹,发则痛甚,不能俯仰,时缓时急,伴有头晕,神疲纳差,时呕恶,腰困痛,小腹坠胀,白带量多,质如腐乳,时有黄色,经涂片检查未发现有滴虫,霉菌等。月经延后,舌质淡,苔白润,脉微弦。考虑肝脾不和,血瘀湿阻,投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5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2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乌梅10克,竹茹10克,制香附15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5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2010年1月25日):服前方后,少腹已不疼痛,白带显著减少,无呕恶,饮食量增,偶有头晕,腹胀,舌脉正常,拟定前方减去竹茹,加陈皮6克,枳壳10克,再进5剂。药后诸证消失,病遂告愈,随访至今前症从未复发,一切正常。

按:《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言:“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又言:“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本方证的病机是肝虚血滞,气机不调,脾虚湿胜,健运失常,以致肝脾不和所致,方中六味药可分为两组,一是归、芍、芎入血分,以和血舒肝,敛肝止痛;一是苓、泽、术入气分,以健脾益气,淡渗利湿,合用共奏养血活血,健脾行水的功效,临床可广泛应用于男女老幼腹中挛急疼痛而符合上述病机者,而妇人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膀胱炎、输卵管肿胀、子宫肌瘤等所致的腹痛,以本方加减,均能收到预期的疗效。本案即属其例,病属肝脾不调,投以当归芍药散养血疏肝,并加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柴胡、制香附理气活血,如此则气血通调,水湿祛除,热毒清解,则腹痛自愈。

特发性水肿案

祁某某,女,50岁,医生,2009年2月24日初诊。

患者头面四肢肿胀半月有余,晨起较重,眼胞浮肿,面皮有紧急感,双手拘急不舒,手指伸展费力,身体强着不利,难于转侧,白日活动后则缓解。伴有身倦乏力,食欲减退,精神欠佳,二便正常,月事三月未行,面色虚浮,脚胫部可见凹陷性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经西医多次尿常规化验未发现异常,又做血便常规、X线、B超检查、心电图、心肝肾功能测定均属正常。诊为特发性水肿,建议中医治疗。证属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水气不行,治宜疏肝运脾,行气活血利水,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茯苓18克,泽泻20克,制香附15克,广木香6克,大腹皮10克,益母草10克,泽兰10克。3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2009年2月28日):药尽3剂后,肿胀渐消,肢体活动便利,精神、饮食亦随之好转。原方继进8剂,肿胀悉消,精神、饮食如常,追访一年余,肿胀未复发。

按:特发性水肿,属于功能性水肿的范畴,多发于中年妇女,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实验室检查亦很难发现异常,亦无特效疗法。按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肤胀”“水肿”大致雷同,其发生,关键在气血,归咎于肝脾,肝之疏与结,脾之运化与否,直接影响气血的运塞和水的流止。气行,血利,水就行,人则康;气滞,血瘀,水就聚,人则肿。所谓“血不利则化为水”。所以,肝气疏泄得当,脾气运化适宜,气机流行,血脉通畅,水道通调,津液随之升降上下出入,就不会水肿。反之,肝气郁结,脾失运化,气血不利,水液猪留,就会罹患水肿。因此,治疗本病时,不可一味盲目而见肿消肿,应宜疏肝运脾,行气活血,治病求本,不利尿而水自行,肿自消。当归芍药散,仲景虽为妇人腹中诸疾痛而没,其主治以腹痛为主症,但其病机是由于肝郁血滞,脾困水停两个因素所致,为血水同病的专方,施之本病,颇为妥当。使肝脾和,气血调,则水湿去。更加香附、木香、大腹皮理气畅中,利水消肿;泽泻、益母草活血利水,疗效益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当归芍药散  腹痛  特发性水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柴胡剂与苍麻丸合用效佳        下一篇:妊娠发热治验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