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神经精神疾病 --> 抑郁症 --> 抑郁症常识 --> 抑郁症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一种心理疾病抑郁症以忧郁和厌世心理特点表现突出,病人有凄凉感,常唉声叹气,对人对事物失去兴趣,常头痛,心烦,多恐慌梦,乏力,腹泻等,此病症严重时,人会感到强烈厌世,甚至有自杀念头。
抑郁症”:某些抑郁症病人,躯体症状明显,常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的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心悸、便秘、胃纳失常、体重减轻等。而抑郁性症状常被掩盖。躯体检查常无相应的阳性发现,这类病人往往长期在内科就诊,常被误认为神经官能症等疾博这类病人对症治疗无效,而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称此症为“隐匿性抑郁症”。

(6)抑郁症状昼重夜轻:尤其情绪消沉以清早为重。

临床表现

1、无兴趣无快感 :原有的兴趣爱好如打球、唱歌、郊游、下棋、打牌等变得索然无味,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更体验不到天伦之乐。体验不到爱的激情,失去爱的能力。性欲、食欲均会减退,整个人变得麻木不仁,无所爱,更无所求。

2、无望感(无希望): 患抑郁症的人自觉前途暗淡无光,无论自己的身体还是学业、事业一切都变得很糟糕,毫无希望。

就好象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自己也行将魂飞烟灭,恐惧悄悄地走进他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吞噬着他的灵魂,不知不觉中削弱他的信心,甚至使他连系什么领带,午饭吃什么这样一类的小事都无法作出决定,变得无所适从,难以作出决定。比起对死亡的恐惧,他更害怕死亡的过程,害怕死神的折磨,他会很注意身体的每一次疼痛,每一个异常的感觉,甚至将一些生理变化当作是症状而惶惶不可终日;当他想起死去的亲人,想起夺去他们生命的疾病,他会莫名其妙地认为他也患上这种疾博。

3、无助感:抑郁症好象是一座牢狱,不仅孤独,还是一种隔离,他会觉得自己软弱,孤助无援,没有人能救援自己,一切已无法挽回。更可怕的是他根本无心突围,因为他认为那都是徒劳,不可能成功。所有的安慰怜悯都无法穿透那堵把他与世人隔开的墙壁,任何热情关怀都不能打动他的心。

4、无动力、无动机:不愿去上班,不愿外出与人交往,日常生活如吃饭,洗澡都需别人催促,病人感到整个人都“垮”了,精神、躯体都丧失了动力,不再有所要求,对生活也不再有指望。

5、无价值、无用感:病人感到自己什么本事也没有,什么事也干不了,一无是处,一滩烂泥,是十足的废物,是寄生虫,对社会毫无用处,脑力与体力均消耗殆尽,觉得活在世上是别人的累赘,常有自责自罪。

6、无意义:人生被当作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毫无意义,活着就等于受罪造孽,除了默默地承受孤寂,痛苦、无奈、恐惧之外,别无意义。

病者度日如年,生不如死,死亡往往被当作是永恒的宁静和恐怖的终结,病者常有轻生念头,甚至实施自杀行为。15%抑郁症病人以自杀死亡告终。

鉴别诊断

采用常规精神疾病的诊断方法,不难发现抑郁症的临床症状,但那些难以诊断的抑郁症,常需要与各种有抑郁表现的精神疾病鉴别。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是不同的临床综合征,但是它们常共同出现。常共有几种症状如躯体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难、睡眠紊乱和疲劳。焦虑症状较为突出,当有潜在抑郁障碍时鉴别诊断更加复杂化。

抑郁障碍和正常居丧

临床关注的焦点是患者对悲伤适度的反应。有些居丧者出现抑郁障碍的特征性症状(如悲伤感与相关症状、失眠、食欲差和体重降低),居丧者通常把这些抑郁心境视为“正常”。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正常的”居亲的时间和表达变化相当大。通常长期出现(如超过6个月)心理症状,如不能工作、学习、或持家、罪恶、自尊差、不能享受以前快乐的活动,应使医师想到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和躯体疾病

除了以躯体主诉为主的隐匿性抑郁外,抑郁障碍出现在有躯体疾病的患者中也很常见,包括癌症、心脏病、卒中和震颤麻痹,任何慢性疾病或康复的拖延都能促发抑郁障碍,某些治疗也是如此。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抑郁症  抑郁症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抑郁症概述

>> 返回抑郁症常识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