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冠心病证治漫谈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表现,我们在临床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取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表现,我们在临床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取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下面就此作一简要介绍。

1 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为心气、心阳、心阴、心血之不足,标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但从临证看本病气虚血瘀最为多见,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当以益气活血为大法。但人是一个整体,诸脏之间互相影响,虽说本病病位在心,但肝脾肾的失调也可加重本病,假如它们所致的兼挟证治疗不当也会影响临床效果,因此认清兼证也是很重要的。常见的兼证为气滞、痰浊、肾虚、心神不宁、心阳不振。气滞的主症为胸闷痛、胁肋胀满、性急易躁、脉弦;痰浊主症为舌体胖、苔腻、腹胀纳差、口粘;肾虚的主症为腰背酸痛、腰膝无力;心神不宁的主症为眠差梦多;心阳不振的主症为后背发凉、畏寒喜暖、尺脉沉。另外冠心病患者常常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临证用药时稍佐“对病”之品往往可取待久稳定的效果。总之,治疗心绞痛应以益气活血为本,抓具有特征性的症状辨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其基本方为自拟益气通脉汤:党参10~15g、黄芪10~15g、丹参20g、赤芍10~15g、鬼箭羽12g、当归12g、鸡血藤30g、片姜黄10g、郁金10g、枳壳10g、益母草10g,兼气滞者加柴胡10g、香附12g;痰浊壅阻者加茯苓15g、白术10g、半夏曲10g、炒莱菔子15g、焦三仙各10g、藿佩各10g;肾虚者加枸杞10g、杜仲10g、菟丝子10g、怀牛膝10g、补骨脂10g、桑寄生10g;兼心神不宁者加合欢皮20g、生龙牡各30g、茯神木10g、灵磁石30g、远志6g、莲子心3g;心阳不振者加瓜蒌15g、薤白10g、桂枝6g;兼高血压者加钩藤15g、菊花10g、夏枯草10g、炒山栀10g、丹皮10g、川楝子10g;兼高血脂者加生山楂30g、草决明20g、泽泻10g。

治疗心绞痛缓解疼痛是第一位的,我们在临证中发现片姜黄、郁金效果较好。郁金为气中血药,即可理气,又可活血,片姜黄可活血化瘀,二者配伍用于活血止痛作用尤佳,如果止痛效果仍不佳,可配用白蒺藜10g、皂角刺3~6g,四者共用收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另外经观察鬼箭羽是治疗冠心病的一味良药。鬼箭羽活血力较强,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现代研究证明本药还有降血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及缓慢的降血糖作用,而冠心病合并高血脂及糖尿病者非常多见,因此本品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尤为适宜。

案1:李某,女,58岁,1994年6月14日就诊。自诉患“冠心病”5年余,平素反复发作心前区憋闷疼痛,向后背及左前臂放射,每次发作3~5分钟,含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此次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发作,症见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心悸,眠差梦多,后背发凉,纳可,二便尚调,舌质淡暗,体胖有齿痕,边有瘀斑,脉沉无力,ECG示ST-T改变。证属气虚血瘀,兼有心阳不振,心神不宁。治予益气通脉汤加减。药用:党参15g、黄芪15g、丹参20g、赤芍15g、鬼箭羽12g、片姜黄10g、郁金10g、枳壳10g、瓜蒌10g、薤白10g、桂枝6g、灵磁石30g、合欢皮20g、远志6g,7剂。药后复诊:胸闷胸痛未发作,心悸、气短乏力、眠差梦多等症均明显好转,惟仍觉后背发凉,考虑兼有肾虚,原方加菟丝子10g、补骨脂10g、狗脊10g,继进7剂。再诊,诸症尽失,遂以活血通脉片、珍合灵、人参皂贰等中成药调理善后。

2 冠心病心律失常

冠心病常常可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速、房颤、短阵室速等等,属中医“心悸”范畴。其基本病机是因虚致实。气虚则致血瘀,血瘀日久,瘀而生热,热扰心神故而心悸。治疗以治本为主,兼清郁热,安心神。用药上以重用黄连为特色,黄连可清心经郁热,现代药理证明本品主

|<< << < 1 2 > >> >>|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冠心病  冠心病证治 免费索取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资料

上一篇:冠心病患者如何选择中成药        下一篇:防冠心病需“十个心”

>> 返回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