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学的理论体系
藏医学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有效地指导着临证实践。
从藏医学形成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藏医形成的早期,也就是它的奠基时期,尤其是萌芽时期,藏族先民主要依靠自己本民族与疾病进行斗争,逐步积累经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丰富起来。这些医药经验基本上都是一些朴素的、直观的感性知识。这种情况对世界上任何一种医学体系都是必经的过程。它是处于尚未具备理论内容的经验医学初期积累阶段。
—门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光有经验知识是不够的,它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而不能进一步发展、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增多和积累,人们必然会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性的东西经过条理化、系统化,便会上升到理论的阶段。有了理论,回过头来再在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不断修正、提高,使实践的水平不断发展,并进一步总结出新的规律,这样循环往复,便是科学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医学的发展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过程,藏医学也不例外。
从前面的叙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它的奠基时期,藏医学曾经向邻近国家、地区和民族学习包括医学在内的各种知识。吐蕃王朝早期曾经从邻近的国家、民族延聘高明的医家入藏,传授医学;另一方面,吐蕃王朝也派医生到这些地区和国家,向他们学习,主要的有内地的汉族中医、还有古代印度的寿命吠陀医学以及大食国家的阿拉伯医学等,其中尤以前两者对藏医学形成的影响更为明显。
藏族人民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予以消化、吸收、改造和提高,使之与本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在医学上,这个特点反映尤其明显。如果我们了解藏医形成过程的具体历史,就能发现藏医理论体,系中,包含一些汉族中医、古印度吹陀医学影响的痕迹,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