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神经精神疾病 --> 癫痫 --> 癫痫诊断 --> 癫痫的鉴别诊断

癫痫的鉴别诊断

癫痫 是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和综合征,以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所致的突发的、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常常呈反复发作,根据神经元的部位及放电扩散的范围,功能失常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认知和自主神经等不同障碍,或兼而有之。过度放电是各种癫痫发作临床表现的基础,反复发作是其特定的特征,无反复、过度放电表现均属非癫痫灶。
护(V-EEG)应用20年以来,发现难治性癫痫中有30%合并癔病发作,临床确认癔病发作患者中12%确是真正的癫痫。在住院的癫痫患者中,10%~30%可合并癔病性发作,如果发现有癔病的倾向,又有提示精神运动性发作的依据,仍须做进一步检查。有人研究发现误诊为癫痫的癔病患者,其每次发作时间为3秒~13分钟。另据报道,对1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与10例癔病发作时程观察,分别为0.5~35分钟及0.2~300分钟,因此发作时程长短,不能作为鉴别两者的可靠依据。有人统计亦发现20%的癔病发作中有受伤或二便失禁,以及有类似自主神经性癫痫发作的种种临床表现。癔病亦有在夜间发作者,然而发作前的脑电图记录提示为觉醒状态。鉴别癫痫与癔病发作的重要手段是心理学试验与录相脑电同步监护检查,特别是录相脑电同步监护。癔病性发作在录相脑电同步监护上的表现为:1)录相记录到的发作,与平时发作相同;(2)有发作症状,但无相应的痫样放电,有时发作时的图形与动作伪差难于区别,此时应仔细观察发作停止即刻的背景脑电活动,如发作前频率慢,那就是痫样放电,如与发作前背景脑电活动无区别,那就考虑为癔病发作;(3)发作时意识丧失,但脑电图仍为。节律;(4)发作性症状非阵发性,非刻板性,抽搐缺’乏痫样特征(阵挛开始频率快,幅度小,以后频率逐渐减慢,幅度逐渐增大);癫痫发作时角膜反射消失,而癔病无此表现。癔病的具体表现如下:

1.运动症状

癔病病人可出现强直运动和强直、重复动作、静止状态包括肌张力丧失或增高(含角弓反张)等。类强直阵挛发作的癔病,其节律性与强直阵挛发作不同,癫痫的阵挛为快速收缩和缓慢放松,阵挛收缩从快速、小幅度进展为慢速、大幅度活动,而癔病中这种表现罕见,通常缺少大发作的强直一阵挛全过程,一般出现扭动及半带目的性或类部分性发作的自动症,如气急状、咳嗽等,20%癔病病人有发作受伤、二便失禁,二者均非可靠的癫痫特征。

2.行为

发作时或发作后可有明显的目的性或半带目的性的行为,时有暴力行为或发怒,多数人发作时双眼闭合(这可能解释。节律的存在),可能对抗扳开双眼睑。发作中或发作后流泪多见于癔病,病人可发出多种声音,如大叫、抽泣、哭喊或戏剧性的、悲惨的、神秘的声音,这种发作可以被言语或外界干扰,从而出现十分混乱的行为如寻找、拾物、脱衣服等。   

   3.自主神经功能

癔病还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如窒息、咳嗽、过度换气综合征(包括头晕、肢端感觉异常)、心悸、心动过速、呼吸困难、胸痛、头痛、焦虑或恐惧、疲劳或虚弱、二便失禁,可伴皮肤潮红、苍白或发绀,自主神经性癫痫发作有类似表现。   

4.心埋特征

有人研究认为癔病是一种转换症状(在生活事件或环境影响下出现的躯体症状),可伴其他症状频繁发生,可能有很多原因,包括对特定事件的反应,一种依赖性或寻求他人注意的表达方式,或展示其控制能力的愿望的表现。癔病中64%一85%的病人有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很常见,可有人格障碍、自杀倾向等。

癔病一般觉醒时发作,夜间发作多不是癔病。脑电图显示“睡眠中”的癔病发作之初病人处于觉醒状态,大部分病人发作时对声音、言语或其他刺激的反应性降低。若在无反应期其觉醒脑电图基线无改变,则不论其反应性降低或病人否认能回忆发作,均不能说明其意识有丧失。脑电图发作时存在。节律常提示癔病诊断,特别是在明显意识障碍或反应障碍的发作中。

Shen提出癔病诊断标准:①Video/EEG(长程电视录相/脑电图)记录的发作与平时相同;②当发作表现类似单纯部分性发作时,不仅仅凭头皮脑电图无异常诊断为癔病;③在发作中有意识改变和双侧肢体运动/感觉表现,而无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癫痫  鉴别  诊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癫痫的诊断要点        下一篇:难治性癫痫的诊断

>> 返回癫痫诊断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