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肿瘤专题 --> 临床运用 --> 中医细胞免疫疗法

中医细胞免疫疗法

近年来研究证实,肿瘤细胞无法被免疫活性细胞识别、杀伤,是由于肿瘤患者体内存在树突状细胞(DC)功能缺陷以及数量稀少,使其无法有效地提呈肿瘤抗原,无法激活T细胞去识别、杀伤肿瘤细胞,这是肿瘤恶性生长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研究证实,肿瘤细胞无法被免疫活性细胞识别、杀伤,是由于肿瘤患者体内存在树突状细胞(DC)功能缺陷以及数量稀少,使其无法有效地提呈肿瘤抗原,无法激活T细胞去识别、杀伤肿瘤细胞,这是肿瘤恶性生长的根本原因。

采用现代血清药化学、中药分析化学、中药及其复方药物动力学技术,遴选出具有诱导免疫细胞分化、调节细胞因子信号等特性的本草有效成分或活性部位,并应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证实其功效,成功研发出完善的中医细胞免疫疗法,开创了中医以免疫治疗肿瘤的新时代,为众多的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中医学认为,肾精生髓可以生血、化气,元气通过三焦,布散全身,内至脏腑经络,外达肢节皮毛,成为维持身体组织器官正常结构和激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重要动力,可见现代医学的骨髓孕育免疫细胞功能属于中医的肾精—元气范畴。正气足则邪气无以居,若元气不足,毒邪易于滞留体内而引起脏腑机能失调,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病变,诱生瘤邪,故复机体之元气以制瘤邪为祛瘤邪之道。

中医细胞免疫疗法的部分机制

该疗法利用肾精化生骨髓的特性,通过补肾填精少数品种中含有的特殊有效成分“放大”骨髓中CD34细胞(DC的前体细胞)自然增殖的信号从而促进骨髓中的CD34细胞大量增殖;

采用活血化瘀的独特成分提高外周血中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浓度,起到“动员”骨髓中的CD34细胞的作用,将骨髓中的CD34细胞“驱赶”到外周血中,使外周血骨髓中的CD34细胞达到治疗肿瘤所需的数量;

采用益气祛瘀的活性成分,促进巨噬细胞增加释放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介素-4等细胞因子的数量,并在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刺激下形成CD34细胞诱导成树突状细胞的分化环境;

该部分CD34细胞在诱导分化环境中得到多糖免疫活性成分的激活后,诱导分化成正常的能提呈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同时提高外周血中白介素-12/白介素-10的比值等,避免了树突状细胞的凋亡;

树突状细胞摄取肿瘤抗原后,释放一种具有抗原递呈能力的囊泡小体ES,该小体内含有大量MHCⅠ/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显著增殖高效特异抗肿瘤的细胞毒T细胞;同时将其加工处理为肽-MHC分子复合物表达于其细胞表面,进而与T细胞抗原受体(TCR)结合,同时与树突状细胞表面高表达的膜抗原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协同作用,共同激活T细胞,“启动”高效特异抗肿瘤的细胞毒T细胞(CTL)介导的免疫应答,继而打破了肿瘤的免疫耐受/逃避机制,实现细胞毒T淋巴细胞自动识别肿瘤细胞,并向肿瘤组织和肿瘤周围聚集浸润,清除分化程度低的肿瘤细胞并促进增殖期肿瘤细胞朝正常细胞形态分化,逆转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使瘤体组织逐渐萎缩消失。

中医细胞免疫疗法的优势

1、疗程短见效快

在中医益气祛瘀和固本扶正的治则下,调理提升患者本元和机体免疫力,缓解病症带来的各种痛苦及副作用,一般一个周期的中医细胞免疫治疗,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明显改善。

2、安全无副作用

采用中医启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释放免疫消瘤细胞,避免外部培植免疫细胞纯度不高、可能出现的外源性污染、输入时出现排异等情况,治疗安全、无副作用。

3、无创伤无痛苦

传统的免疫细胞采集、培植、输入,患者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创伤和痛苦,采用中医细胞免疫疗法直接动员人体免疫细胞定向聚集肿瘤细胞进行杀灭,患者无痛苦无创伤。

4、直达患者病灶

通过本草精华放大免疫系统瘤体聚集信号,使免疫消瘤细胞直达患者癌变病灶,启动免疫杀灭,最终在免疫消瘤细胞浸润下,瘤体逐渐萎缩、直至消散。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细胞免疫疗法  免疫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肿瘤的个体化整合治疗模式和目标        下一篇:中医系统免疫疗法

>> 返回临床运用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