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保健 --> 女性保健 --> 女性养生 --> 女性如何滋阴补水补血

女性如何滋阴补水补血

中医认为,水与血,都属“阴”的范畴。由于女性,已婚者有经带胎产,未婚者也有经带,都与阴血关系密切,随时随地、或多或少损耗阴血。

俗话说:男人要壮阳,女人要滋阴。壮阳与滋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这是由男女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的。就女性而言,滋阴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补水,二是补血。中医认为,水与血,都属“阴”的范畴。由于女性,已婚者有经带胎产,未婚者也有经带,都与阴血关系密切,随时随地、或多或少损耗阴血。所以把滋阴补水、补血摆在第一位。

女人究竟如何滋阴?其中有很多学问。这里从饮食和药物两个方面作些介绍。

就饮食而言,首先在饮料上,可以经常饮用白开水和牛奶。其中白开水被誉为活性饮料,进入人体内后,可立即参与新陈代谢,并可调节体温。每天早上喝一杯白开水,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人经过一夜睡眠之后,胃肠道已经排空,饮下的这些活性水,能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对体内各器官组织进行一次大清洗,并且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功能。每天早上喝一杯白开水对便秘、皮肤粗糙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外用水和牛奶还是美容佳品。经常用白开水洗脸,会使脸部皮肤柔软细嫩,富有弹性。牛奶能补肺养胃,生津润肠,对人体有镇静安神作用。

在粮食类食品中,可以经常吃些黑米、黑大豆、芝麻、番薯等。其中黑米能补肾益精,活血润肤,补胃养肝,明目的功效。经常食用黑米可治头昏、目眩、贫血、落发、腰腿酸软等。黑大豆有补肾益精,活血润肤,抗衰美发之功。芝麻性味甘平,有养阴润燥、补肾益脑、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番薯能延年益寿、防癌抗癌、宽肠通便、软化血管、轻身减肥,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养生佳品。

在蔬菜类食品中,应经常吃些菠菜、莲藕、蘑菇、黑木耳、银耳等。其中菠菜性味甘凉,能滋阴润燥,养血之血,通利肠胃,可用于津液不足之口渴欲饮、肠燥便秘、贫血及衄血、便血等出血症。莲藕性味甘凉,是止血、生津的良药,富含淀粉、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含维生素C最多。蘑菇可以提高免疫力,防治女性贫血,适用中脾胃气虚,疲怠乏力。并有防癌治癌、降血脂、降血糖的效果。黑木耳、银耳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益气、健脑等功效。

在瓜果类食品中,应经常吃些梨、桂圆、甘蔗、大枣西瓜、香蕉等。其中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适用于秋燥或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以及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甘蔗味甘、涩、性平,有滋阴润燥、和胃止呕、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口干便秘、咳嗽痰少,胃津不足,热伤津液所致的口渴心烦。桂圆是治疗病后体虚,贫血萎黄,神经衰弱,产后体虚的理想补品。大枣含丰富的维生素,能益气生津,养血安神,补血养颜,润肺解毒。西瓜能生津止喝、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从而有“天生白虎汤”的美誉。香蕉能养阴润肺,清热生津,润肠通便。还可使人使皮肤柔嫩,眼睛明亮,精力充沛。

在禽类食品中,应经常吃些鸭肉、燕窝、乌骨鸡等。其中鸭肉滋阴养胃,清解虚热,利水消肿,适用于阴虚阳亢的头昏、头痛、低热、虚弱、食少、水肿、小便不利、大便干燥的女人食用。燕窝属珍贵补品,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其蛋白质含量特别高,功能养阴润燥,益气补中,有延处益寿之功。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咳血等;对胃阴虚所致的噎隔反胃、气虚自汗亦有较好疗效。乌骨鸡被视为妇科补益佳品,用作秋冬之际药膳,很有功效,功能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常用于虚劳、消渴、滑泄、下利、崩中、带下等症。

在水产类食品中,应经常吃些海参、蛤蜊、墨鱼,鳖肉等。其中海参能养血润肤,美颜乌发,

|<< << < 1 2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滋阴  补水  补血  经带胎产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女性养肾八大饮食        下一篇:女性疾病 试试脐疗法

>> 返回女性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