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美容 --> 四季美容 --> 将“橘皮”层层刮掉

将“橘皮”层层刮掉

一项调查发现,全球有80%以上的女性都在或多或少地遭受“橘皮”困扰,哪怕是那些行走在天桥上的漂亮模特。实际上,橘皮组织侵袭的对象不分年龄胖瘦,当你还没有察觉到的时候,也许它已在体内潜伏多时了。

你的大腿、手臂内侧或是臀部、肚子上,有难看的橘皮组织吗?

一项调查发现,全球有80%以上的女性都在或多或少地遭受“橘皮”困扰,哪怕是那些行走在天桥上的漂亮模特。实际上,橘皮组织侵袭的对象不分年龄胖瘦,当你还没有察觉到的时候,也许它已在体内潜伏多时了。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橘皮”不仅不雅观,更会直接影响到女性的健康指数。趁着冬天气候清爽容易护理,要回复窈窕身段与幼滑肌肤,你的“橘皮”,此时不拨,更待何时?    

腿部刮痧:橘皮最新刮法

经过几代更新,坊间各种去橘皮的手段已经颇为齐全,淋巴引流、拔罐疗法,极富针对性的局部刮痧疗法……各有各的精妙,其原理却大致相通,即通过改善皮下脂肪细胞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脂肪细胞的分解的同时排出体内垃圾,最终赶走橘皮。

据了解,很多美容院中最常见的去橘皮法是淋巴引流法。这种方法只需由专业技师沿淋巴道进行轻柔的泵压运动,使积聚和阻塞的液体流动通畅,就能达到改善组织新陈代谢和加快毒素排出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防治橘皮组织,还有助于去除身体角质及改善肤质。排毒之后,大腿围也能收到一定的紧致变小效果,一般5到10次后,橘皮可明显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淋巴引流法对按摩手法的要求较高,别忘了选择正规美容院并对按摩师的资格认真核定,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不过,据说目前市内最新的去橘皮方法却是腿部刮痧,只是目前广州专门针对腿部的刮痧尚不多见。腿部刮痧隶属于经络疗法,同样是以疏通经络来加快循环。由于橘皮组织的重灾区往往集中在下半身,与全身刮痧相比,腿部刮痧的针对性更强,其手法力度也更轻柔,主要是以舒缓放松为主,强调力度的均匀,刮后不会起痧。

橘皮组织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去除橘皮组织同样过程艰辛。据说通常一个多月可以收到成效,且一定要在饮食、起居等方面多做配合。平时在家多泡泡热水和进行自我按摩都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用带有活血功用的中药泡脚则最好。为了尽量避免卷入这场持久战,美容师建议所有女性应注重预防,保证合理的饮食与作息。至于橘皮组织过于严重的,则多半属于同时肥胖,除了以上的局部去橘皮法之外,痩身计划的合理配合也少不了。

对抗橘皮刻不容缓

什么是橘皮?要是你还存有这样的疑问,那并不表明橘皮尚未光顾你,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橘皮状皮肤”自测:让身体放松,用两手捏挤腹部、腰部、手臂和大腿上部,假如出现像桔子皮一样坑坑洼洼的蜂窝表面,那么你已经是一个被橘皮包裹着的“橘皮人”了。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瘦美眉以为只有胖人才会遭遇橘皮,其实并非如此。年龄增长,久站或久坐,体重变化,遗传因素,体内荷尔蒙的变化……很多因素都是橘皮组织形成的诱因,橘皮的存在无关高矮肥瘦,作为女性,必须首先认识橘皮,才能下决心防治。

或许你要问,有一点橘皮又怎么了?不痛又不痒,犯得着千方百计地对付它吗?

所谓橘皮组织,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脂肪组织结构改变。当人体新陈代谢失调,或脂肪细胞受到不均衡饮食的影响时,脂肪组织的体积会迅速增大,致使脂肪组织内分子超出脂肪细胞间隙,形成微小结头,从而令皮肤出现凹凸不平。用手按压时,会看到一个个蜂巢般的浅窝。若是体重变化导致肌肤弹性下降,就会令橘皮组织愈发明显。橘皮组织与一般脂肪最大的区别是,它只会出现在女性身上,因它是女性特有的雌激素所引起。

一般来说,橘皮组织多分布在大腿、腰腹部和臀部,这也是为什么梨形和苹果形身材女性更易产生橘皮的原因。这些皱巴

|<< << < 1 2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橘皮  静脉曲张  静脉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药浴美容洗出美丽        下一篇:夏季防晒要警惕五个误区

>> 返回四季美容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