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性学 --> 《素女经》--性交基本姿式

《素女经》--性交基本姿式

正常位可以说是一切交合姿式的基本型。以此姿式为基础,可以变成许多姿式。
式对於初夜或阴道短浅的女性不宜采用。

  (二)女上位

(1)反位 反位与正常位相反。男性仰卧,双腿分开,女性跪下,伏卧其间。 与正常位一样,阴道轴方向与阴茎之进人方向不一致,因此插入有时阴茎会向肛门方向滑出,故男性需要把膝部弯曲,挺高腰部,这样才能增强对阴蒂的刺激。采取这种姿式时,由於女性伏卧,乳房下垂,容易抚弄。据说反位比正常位更容易使女性达到高潮。因女性上半身尽量挺直,子宫阴道部与阴茎龟头直接冲刺抵触,刺激增强之故。所以经常采用正常位者,有时因改用反位,而觉得鹇无比,另有一种滋味。由於男女位置更换,主动权则转移给女性。在此婆式,女性的运动是,与其上下运动,不如用直线的前後运动的要领行之,较 为适宜。即沿著男性大腿或腹壁平行,以直线的、平面的擦动,增强男性性器的刺激,或对本身的刺激。

(2)骑乘位

骑乘位指男性仰卧,女性骑乘其上的婆式。采此姿式时,阴道轴与阴道对向,所以容易结合,而结合时,阴道口向下,射精后 精液容易往下流出,因此进人子宫口的精子少,虽然不能期待完全的避孕,但在某程度能收到避孕效果。骑乘位能使女性获得新鲜的感觉,同时旋转运动自如,能获得仰卧时所不能获得的满足感。如果女性不把膝部放在上,采取用双腿夹住男性身体的蹲伏姿式时,动作更能自如在骑乘位,女性上体较反位时挺宜,脸与上半身分离,故男性可以饱览女性胴体。 因此,女性的害羞比在反位时更会受到刺激。如果女性过份害羞,男性可闭上眼睛不看。

(三)侧卧位

(1)前侧位

前侧位是男女对向,均横卧的姿式。男性可以右手爱抚女性胴体。女性并不完全侧卧,上体差不多近乎仰卧状,下半身横卧。女性右腿,通常受男性体重压迫,位放於男腰下。这种姿式能使男女较少疲劳,缺点是男性不能自由运动,女性右腿要承受男体重 结合度浅,接触感度不很强。很多人同睡一个房间时,这种姿式甚理想。

(2)後侧位

後侧位是男性从横卧的女性背後拥抱的姿式。在此场合,如果男性胸部与女性背部紧贴在一起,便难於结合。因此。男性需要把身子往後挺直,上半身分离,女性如稍微 弯曲膝部,能使结合容易。

采这种姿式时,男性用右手爱抚女性,取左边,女性则在右边。这时男性要把右腿弯曲,放在女性腿上,或变三角形。在後侧位,如果女性把双腿弯曲,向前蹲,同时男性往後挺直,则结合度深。只是对女性刺激部位,限於阴道口後缘与 阴道前壁,而阴蒂则在刺激范围之外,故男性必须同时爱抚阴蒂与乳房,以补不足。在怀孕期间,以对向位姿式交媾时,无论如何小心,总会压迫腹部,对胎儿有害,如采取後侧位,则无此顾虑。而且,能使男性的身体紧贴,或调整 身体使结合度深,故不会伤害到阴道或子宫口。怀孕时,子宫颈部逐渐靠近骨盘度,而阴道变短,这时把阴重深插时有危险。因此进人度浅的後侧位,可以说适合於怀孕期问。此外,这种姿式反应温和,不致过份兴奋,故在月经期间亦可采用之。但如果女性患不感症时,由於感度不佳,不适於采用。   

(四)背向位

(1)背後位

与正常位相反,女性先伏卧,然後男性伏卧其上。男女的双腿位置与正常位一样,女性可开可合,男性视情形,把双腿放在女性内侧或外边。在背後位,女性的臀部皮下脂肪成为垫物,可缓和男性对沁骨之冲击。如果男女均消瘦,采用正常位或骑乘位时,肠骨前面互相冲击或肠骨碰到坐骨突起,而感觉疼痛,以致意识无法集中,但背後位则无此缺憾。因此,这种姿式适合消瘦者采用。采背後位时,因此女性伙卧,故阴道口由上向下开,但男性性器指向前下方,故方向背道而驰。因此,在进人时,阴茎像弓一样弯曲,不但结合度浅,如果抽送运动强烈,恐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伸展位  骑乘位  侧卧位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素女经》--医治性衰落的七种体位        下一篇:性病危害你注意了吗?

>> 返回中医性学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精彩图文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中医问答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