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路志正治疗肠澼、带下兼毒淋经验

路志正治疗肠澼、带下兼毒淋经验

国医大师路志正从医近70年,对中医文化、中医理论精髓谙熟于胸。现年近九旬仍临证不辍。
中土斡旋转输为先。治遵“辛以散之、苦以燥之、寒以清之、甘以调之”之大法。久病正气不足,欲祛湿热毒邪、必扶正顾本。故首诊以参芪健脾益中气;再以白头翁汤清肠道湿热郁毒;薏苡附子败酱散除肠中久澼之脓毒;湿热毒弥漫下焦,气机阻滞,以杏仁宣肺开上焦、气化湿亦化,薏仁淡渗清热利湿健脾、邪从小便出,桃仁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主里急下重、大便不快;更配木香行气导滞,此亦“行血便脓自愈、调气后重自除”之意;方中暗含萆薢分清饮(程氏)清利湿热、分消走泄;一方之中、多方备焉。“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所集经方时方之长,扣紧病机。又抓住“毒淋”之“毒”字,重用败酱草、苦参、白头翁、土茯苓,以清热燥湿、解毒杀虫。败酱苦平、清热解毒排脓破瘀,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苦参含多种生物碱,杀抑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滴虫等,可解毒、抗炎、解热、抗过敏,有类似氢化可的松一样的作用;白头翁清热燥湿、凉肝解毒,主“便脓血、尿短赤”;土茯苓解毒除湿治“五淋白浊、杨梅疮毒、丹毒”(《滇南本草》)。理法方药,环环相扣,轻重缓急安排得当,首诊即获效。

三诊时,热毒之势渐衰,而湿邪难以骤化,正虚又显端倪,遂以党参易太子参,去苦参之苦寒燥烈、生牡蛎之收敛,加入益智仁、猪苓、甘草。取杨氏萆薢分清饮、四苓散意化裁,加强气化,以防苦寒过用、化燥伤阴。

四诊,则湿热毒邪已衰其大半,本虚之象益显露,湿浊蕴蒸、清阳被蒙,以头顶重坠如压为主症,故治以“升阳除湿、健脾温肾、佐以和血调气”,仿完带汤意与上方化裁,佐以乌药之“顺气开郁、主小便频数、止血浊(《圣济总录》)”易益智仁以“宣通,补心气、命门、三焦之不足”,天麻、蒺藜、川芎、丹参调肝经气血,因“水湿之性、非土木调达不能独行”。《内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八,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但湿热毒久蕴,暗耗气阴,又久服苦寒清渗之品,不无伤阴之虞,故宜早防护,更重视外治法,先熏后洗,直达病所,既重整体又不忘局部,故效如桴鼓。

|<< << < 1 2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路志正  肠澼  带下  湿热毒淋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临证治验三则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