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护阴法治出血急症
创制新方宗古方
锡纯效方加减仿
朱良春治支气管扩张咯血或肺痨咯血,遇咯血多症情急者均用仲景“柏叶汤”合刘鸿恩“独梅汤”加味,支气管扩张咯血加仙鹤草、墨旱莲、白茅根,肺痨咯血加茜草、律草、白及、白茅根、百部。笔者仿朱良春之法,历年治疗咯血用药体会,咯血多者均应加大剂量或日夜两剂,此方治疗咯血,历年使用,未见不效。多一剂知,2~3剂血止,诸症锐减,灵活调整药量,适用寒、热、虚、实诸症,是标本同治之良方。
值得提出的用药经验是,“柏叶汤”要重用柏叶,柏叶岁寒后凋,其气刚劲,中含挥发油、单宁酸,厥气沉郁,能降能宣,能涩能通,故重用柏叶有以通为止之妙。大抵血证通治之法有止血、消瘀、宁血、养血补血。此方是止血消瘀的应急良方,尤宜咯血。生柏叶辛通苦涩,能止血、和血、宣肺、通络、降逆止咳,止血要重用,止咳宜轻用。经方剂量宜活用,更有仲景不传之秘在剂量之说。姜炭、艾叶之剂量亦很有讲究,初用于咯血量多之急证,姜炭、艾叶用至10克还嫌少,乃取其温阳摄血,非温不止,温则生,寒则死之理。出血量少姜炭只用3~6克,艾叶仍用10克,有童便引下,当无姜艾辛热之虑。童便性味微温、微咸,能引火归源,导血下行,单用亦可止血,故《血证论》云:“吐血咯血者饮童便,百无不生。”方中童便与诸药融化一气,引入浊阴,姜炭、艾叶温煦流通,作用于阴分,外和而里自安,可以和表者和里,内通而外自洽,又可以和里者和表。故治咯血多者,“柏叶汤”中姜、艾、马通汁(今代童便),均不可弃也。
咯血之疾,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临床所见,多系肾阴久虚,水不涵木,木火刑金,灼煎肺液而为痰,痰阻气道,肺失清肃,咳嗽加剧,损伤肺络,血不循经溢出脉外即咯血。故咯血证善后之治宜滋肾润肺,养肝补肝,敛肝舒脾,培土生金等。有医者治咯血证每守寒凉药,殊不知咯血证多长时间反复出血,无大出血者亦元阳大损,变为虚寒,或气阴两虚者屡见不鲜。凉药治咯血,即使有效,多易复发。治咯血不识标本同治之妙品炮姜炭,即不明仲景温阳摄血、权衡护阴之理,非其治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小柴胡汤治痤疮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