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赵献可从肺脾肾三脏治咳

赵献可从肺脾肾三脏治咳

《黄帝内经》对咳嗽作了专篇论述,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一证虽属肺病,但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对咳嗽一病的辨治,明代医家赵献可在《医贯·咳嗽论》中认为咳嗽“虽分五脏六腑之殊,而其要皆主于肺”,指出本病当主要责之于肺,治疗上提出“咳嗽必责之肺,而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专在脾,而反归重于肾”。

黄帝内经》对咳嗽作了专篇论述,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一证虽属肺病,但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对咳嗽一病的辨治,明代医家赵献可在《医贯·咳嗽论》中认为咳嗽“虽分五脏六腑之殊,而其要皆主于肺”,指出本病当主要责之于肺,治疗上提出“咳嗽必责之肺,而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专在脾,而反归重于肾”。可见赵氏对辨治咳嗽的认识是:外感主因肺虚,内伤重视脾肾,尤重于肾。

外感主因肺虚,治以补脾解表

外感风寒之咳嗽,赵氏责之于肺虚,曰:“盖肺主皮毛。惟其虚也。腠理不密,风邪易以入之。若肺不虚,邪何以而入耶?”可见肺虚是发病的内因,肺虚致卫外失司,腠理不密,易致邪气外袭而发病。治疗上“宜以补脾为主,而佐以解表之药”,因为脾为肺之母,虚者补其母,“脾实则肺金有养,皮毛有卫,已入之邪易以出,后来之邪无自而入矣”,“若专以解表,则肺金益虚,腠理益疏,外邪乘间而来者,何时而已耶?”文中列举仲景之桂枝汤,芍药甘草以补脾,桂枝以驱邪,解表中兼实脾,故赵氏用药以人参黄芪、甘草以补脾,兼用桂枝驱邪,谓“不治肺而治脾,虚则补其母之意。”可见赵氏辨治外感咳嗽打破常规,别出心裁。

内伤重视脾肾,分别治以三法

火烁肺金之咳嗽,治以滋肾阴降肺火

火烁肺金之咳嗽,俗以清金降火之法,多选用黄连麦冬、黄芩、桑白皮、石膏治疗。然赵氏却言:“殊不知清金降火之理。似是而实非。补北方,正所以泻南方也;滋其阴,即所以降火也。”他提出黄柏知母不宜为清金降火之用,倡以六味地黄独补肾水,性不寒凉,不损脾胃,久服则水升火降而愈。体现了赵氏用滋肾阴降肺火法治疗火烁肺金所致咳嗽之意。

阴虚咳嗽,治以壮肾水救肺金

阴虚咳嗽,世以知母、黄柏滋阴,忌用参芪,“视参芪如砒毒”。赵氏认为本病因真阴亏损,阴虚而火上,火上而刑金故咳,咳则金不能不伤矣。治疗强调应肺肾同治,“先以壮水之主之药,如六味地黄之类,补其真阴,使水升而火降;随即以参芪救肺之品以补肾之母,使金水相生而病易愈矣”。笔者遵赵氏之论,验之临床疗效卓著。

痰湿咳嗽,治以补脾土温肾火

痰湿咳嗽,多因脾胃亏虚,土不制水,水泛为痰上乘而嗽,或因心火刑金,误服寒凉,致脾土受伤,肺虚而嗽。赵氏认为此“乃火位之下,水气承之,子来救母,水复火之仇,寒水挟木势而上侵于肺胃,水冷金寒嗽”。赵氏在《医贯·痰论》中阐述了痰湿的形成,同时强调了命门之火的重要性,如:“肾虚不能制水洪水泛滥而为痰,是无火者也”,“命门之火乃一之主宰”,故治疗上在补脾益肺的同时,重在温补命门之火。“用六君汤加炮姜,以补脾肺,八味丸以补土母,而引水归原”。痰湿咳嗽的治疗正如赵氏所言:“咳嗽必责之肺,而治之之法……不专在脾,而反归重于肾。”由此可窥见赵氏之温补命门的学术思想在痰湿咳嗽治疗中的价值。

咳嗽暴重,治以补子滋肾水

赵氏遵《仁斋直指方论》之意,治疗咳嗽暴重,倡滋肾水。文中引《仁斋直指方论》言:“凡咳嗽暴重,动引百骸,自觉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此肾虚不能收气归元。当以地黄丸、安肾丸主之,毋徒从事于肺,此虚则补子之义也。”对于咳嗽暴重的病机,赵氏认为:“肺有热,则气得热而上蒸,不能下生于肾,而肾受邪矣。肾既受邪,则肺益病。”“盖母藏子宫,子隐母胎。凡人肺金之气,夜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今因肺受心火之邪,欲下避水中,而肾水干枯有火,无可容之地,于是复上而病矣。”因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因此咳嗽与肺肾二脏密切相关,并说“世人皆曰金生水,而予独曰水生金”。故治疗时主以补肾之水为第一要法,滋肾则水不枯,水生金,金则不受邪,而咳嗽自愈。

可见,赵氏对咳嗽的辨治内容丰富,病变证机论述新颖,治法灵活,外感、内伤分论显目,咳嗽之缓暴重视有别。治疗时强调肺脾肾三脏,尤重于肾,体现了赵氏温补命门的学术思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赵献  肺脾肾三脏治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当归拈痛汤 湿热肿疼之效方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