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何谓“十二官之相使”

何谓“十二官之相使”

心主宰生命活动,通过神明来协调各脏腑的功能,喻为“君主之官”。张介宾注:“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几,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调节功能。

小肠受纳胃中初步消化的食物,并进一步分别清浊,其精微物质经脾的转输作用运送至五脏,其水液经下焦渗入膀胱,其残渣向下进入大肠,喻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据《明堂五脏论》“肠者畅也”,即大小肠的功能均宜通畅下行,但由于小肠的功能复杂,食物留驻的时间较长,故曰“小肠”(小畅),大肠仅传化糟粕,功能单一,故需留驻的时间较短,因此曰“大肠”(大畅)。

大肠将水谷残渣继续向下传导,称为“传导之官”,其将残渣中部分水分吸收,并形成粪便排出,因而谓“变化出焉”。大肠的传导功能与下列几个脏腑的功能相关:一是肺的肃降,唐容川《医经精义·脏腑之官》言:“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府,肺气下达,故能传导”;二是胃的降浊功能。三是肾的气化功能。

三焦化气行水,维持津液在全身的输布畅通,三当释为大、多,焦乃“会”之意,指空隙之处。凡体腔上下,脏腑之外组织空隙之处,均为三焦之所,被喻为“决渎之官”,而出“水道”。另《内经》中三焦又有三部之意,是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的代称。

膀胱是津液汇聚之处,而名为“州都之官”,州,有聚义;都,水泽所聚谓之都。膀胱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将津液中有用的部分升腾输布至全身,而无用的废料则成为尿液经前阴排出,故曰“气化则能出矣”。

《素问·灵兰秘典论》论述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强调了各脏腑既分工又协作的整体协调的重要性和心的主导作用。十二脏腑的相互关系在于“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十二脏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的功能和所处地位虽不相同,但它们的功能活动必须相互配合,相互为用,协调统一,不得相失,这种关系称之为“相使”。如果十二脏失其相使协调的正常关系,就会“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思想。而在这个“相使”关系当中,心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心为君主,君主圣明,则百官各司其职,安于其位,脏腑功能协调、正常。心主不明则神无所主,而脏腑相使之道闭塞不通,致使脏腑的功能失常。使道就是心神协调十二脏腑相互关系的通道,即血脉。而在这里,心实际上又是“神”的代名词,强调了神在脏腑相使中的主宰作用,举凡《内经》论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与养生,无不把“神”放在首位,也正体现了这一观点。

|<< << < 1 2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十二官之相使  何谓“十二官之相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相思豆有毒慎服用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