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利水通淋治泌尿系结石

利水通淋治泌尿系结石

使用中药治疗结石的治则是利水通淋,古人多用八正散、石韦散二方及单味药金钱草等。治疗结石症除继承传统治法外,常选用强肾之药如杜仲、续断、肉苁蓉、桑寄生等以图“扶正祛邪”。

使用中药治疗结石的治则是利水通淋,古人多用八正散、石韦散二方及单味药金钱草等。治疗结石症除继承传统治法外,常选用强肾之药如杜仲续断、肉苁蓉、桑寄生等以图“扶正祛邪”。此外,在结石进入输尿管后,则加重利水通淋之力,以图“因势利导”。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治,形体壮实者以排石为主;形体虚衰者须同时辅以扶正药物,攻补兼施;若病情复杂,更须细辨,才能合乎病机,不致贻误。另外,按结石部位所在为治,如肾内结石,以补肾为主;输尿管结石,以下行加分利为主。

泌尿系结石又称为尿石症,他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和尿道的结石。由于肾和输尿管的结石与膀胱和尿道的结石,在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及结石成分上有差别,而在临床表现上又各有偏重。因此,将肾和输尿管结石合称为上尿路结石,膀胱和尿道结石称为下尿路结石,其中上尿路结石发病率较高。

病因病机

泌尿系结石多属于中医“石淋”范畴,其形成机理,在于“阴阳偏盛”、“气血乖和”与“湿热交蒸”,同时又存在地方水土因素。

治则治法

每用金钱草为主药,剂量轻者30克,重者210克,以90~150克居多数。有一例连服91剂,共用15k克,平均每剂达165克。在药物的选择和组合方面,应当“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如八正散、猪苓汤,金钱草、石韦、海金沙等,均为有效之方药。但若下焦阳虚,则宜加入巴戟天、肉桂当归、肉苁蓉、附子等;若下焦阴虚,则宜益以生地黄、知母黄柏沙参玄参麦门冬、怀山药等;若腰疼,则宜配以川杜仲、川牛膝、桑寄生、枸杞等;若小便艰涩,则宜伍以车前子、建泽泻、云茯苓、木通等;若有瘀血,则宜辅以王不留行、杜牛膝、当归尾、茜草根、赤芍药、制大黄鸡内金、桃仁、牡丹皮等。随证参伍,方能收到良好效验。

辨证治疗

1.湿热型

证见:湿热下注,煎熬成石,常突然发作,伴有血尿,或发热,小腹绞痛,尿频、尿急,甚至头胀腹闷,脉弦数或滑数,舌苔黄腻。

治法:淡渗利湿,苦寒清热。

选方:猪苓汤、石韦散或八正散。如湿热蕴蓄膀胱不甚,出现小便短赤,尿道灼热者,以石韦散为宜;若湿热较甚,不仅小便短赤或不通,大便亦秘者,当用八正散兼泻二阴;若湿热踞于下焦,灼伤阴络,尿血者,苦寒清利之品非所宜,若勉为其用,必更损阴液,此时应以猪苓汤治之。

2.肾阴虚型

证见:五心烦热,口干,舌干而不多饮。头晕目眩,耳鸣,面色憔悴,盗汗,失眠,或午后潮热,尿赤,大便干,遗精。脉细数,舌红少苔,或裂或剥。

治法:清养滋补。

选方:加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旱莲草女贞子各60克)。患阴虚结石者,比较少见,多因体质阴虚或过服利湿之剂有伤阴分所致。治疗时要注意清而不凉,滋而不腻,时时照顾脾胃。

3.肾阳虚型

见证:畏寒,冬更甚,腰疫腿软,面色咣白,大便溏,小便清长,气短,自汗,有的皮肤浮肿。脉沉迟,舌胖而润,或有齿痕。

治法:强肾补虚,温阳化湿。

选方:《济生》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加小茴香、巴戟天各60克。此型亦少见,多因体质素禀阳虚,或过服清热之剂有伤阳分所致。

4.实型

证见:患者体质素壮,结石久不移动,而脉搏、舌体、舌苔均无虚象征者。

治法:破气行血排石。

选方:自制排尿路结石方(金钱草、海金砂、草梢、冬葵子、牛膝、生地黄、当归、琥珀末、王不留行)

5.气滞血瘀型

证见:腰痛腹胀或刺痛,有时小腹绞痛,小便滴沥,甚至排出困难,出现血尿、脓尿,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苔黄,脉弦紧或缓涩。

治法:行气化瘀,排石通淋

选方:《和剂局方》木香流气饮(半夏陈皮厚朴青皮甘草香附、紫苏叶、人参、赤茯苓、木瓜石菖蒲白术白芷、麦门冬、草果、肉桂、蓬莪术大腹皮丁香槟榔、木香、藿香叶、木通);血府逐瘀汤。

  辅助疗法及饮食禁忌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针灸、太极拳、气功、热浴等综合疗法,对结石亦有作用;病人如能坚持服药,多饮水,常运动等,对结石下移与排出也会有所帮助。当结石排出后,仍应常服些利湿之剂,以防复发。饮食方面如酒类、辛辣物、厚味等,能助长湿热,均宜忌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利水通淋治泌尿系结石  利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如何辩证看待邪气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