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益心活血透邪治风湿性心脏病

益心活血透邪治风湿性心脏病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当代中医多按其临床表现,归属于“心悸”、“水肿”等范畴。根据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认为本病属中医“心痹”,是邪气内伏所致。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当代中医多按其临床表现,归属于“心悸”、“水肿”等范畴。根据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认为本病属中医“心痹”,是邪气内伏所致。本病在发病之初,主要是关节发生病理变化,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是风湿热邪毒乘虚而入,留滞关节、肌肉所致。若邪气雍盛或正气虚弱,或反复感受邪气,则邪气留而不去,内入壅塞经脉,则经脉中的血与津液运行不利,血滞为瘀,津液停聚,湿从内生,聚久则又成痰,痰湿瘀与邪气搏结,循脉内舍于心。邪气与痰瘀,伏着心内,从而导致心瓣膜受损。心主血脉,心受损则心气虚弱而血脉鼓动无力,运行不畅,血脉瘀滞,从而心悸怔忡。心与肺以脉相连,心脉瘀滞则肺失宣肃而咳嗽、气喘。津血相关,血不利则津停为水饮。瘀血、水饮内潴,一则留滞心内,壅塞心脏,则心脏扩大;二则内窜脏腑,外溢肌肤,则心下脏腑肿胀、肌肤水肿。

心主一身血脉,诸脏腑皆需心行血以养,心脉瘀滞则诸脏腑失养而功能衰退,是为虚。脏腑虚弱则气化不足,血脉运行无力,津液内停,瘀水互结,加重病情。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心气衰竭和诸脏腑衰竭,出现心衰和厥证,临床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与爪甲无华、脉微欲绝。

还认为由于本病是邪气内伏所致,同时正气已虚而极易感受外邪,故常可反复出现风湿活动,表现出反复发热、关节肿痛等。

对于该病的治疗,以益心活血透邪为原则。益心以扶正,正能胜邪,正气足则邪易去。扶正要辨阴阳气血,选择有改善心功能的药物,阳虚常用附子、桂枝、鹿衔草,气虚常用人参黄芪白术阴虚常用麦冬当归玉竹沙参,血虚常用鸡血藤。透邪既要散祛外邪,又要化内湿,邪去则正安。祛邪化湿常用薏苡仁苍术防己、秦艽、茯苓。因心主血脉,心病必然血脉不和,运行不畅,内聚心中,活血既能减轻心脏负担,促进血脉循环,又能防止痰湿内生,阻断恶性循环,防止病情加重,常用川芎、生山楂丹参牛膝。临床常按痹发期、心损期、心衰期、心厥期辨证施治。

分期辨治风湿性心脏病

痹发期:本期是风湿热活动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病变和心瓣膜炎症。治疗以除湿透邪,佐以护心为主。临床常分湿热阻络、寒湿阻络、正虚邪恋论治。

1、湿热阻络

证见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心悸,胸闷,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化湿、宣痹活络为法。方药用白虎加桂枝汤合四妙丸加减:生石膏、薏苡仁各20克,知母防风各12克,桂枝、黄柏、防己、丹皮各10克,丹参、川牛膝各15克,忍冬藤桑枝各30克。皮肤有红斑结节加赤芍、生地黄,头身困重加苍术、羌活、茯苓。

2、寒湿阻络

证见关节酸痛肿胀,肢体困重,发热、恶寒,胸闷,心悸,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以散寒除湿、温阳通络为法。方药用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30克,独活、防风、川芎、当归、生姜各10克,麻黄、羌活各6克。胸闷加瓜蒌、薤白

3、正虚邪恋

证见关节酸痛肿胀、反复发作,胸闷、心悸,身困神疲,舌苔腻,脉细或沉。治以宣痹化湿、扶正透邪为法,方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防风、白芍、川芎、杜仲、秦艽、人参、当归、桂枝各10克,丹参、生山楂、牛膝各15克。畏寒肢冷、关节冷痛加附子、干姜,肢体重着加苍术、防己,低热、舌红、苔黄加青蒿、秦艽、知母、生地,胸闷心悸加炒酸枣仁、生山楂。

心损期:本期主要是心瓣膜变性,中医病理主要是阴阳气血失调、痰湿内阻、血脉瘀滞。治以益心扶正、除湿透邪、化痰活血为主。

1、胸阳痹阻

证见胸闷心痛,心悸怔忡,咳嗽气喘,舌苔白腻,脉迟或结代。治以宽胸通痹为法,方药用宽胸通痹汤(经验方)加减:瓜蒌、丹参、生山楂、炒酸枣仁、鹿衔草各15克,薤白、降香、麦冬、葛根、川芎、赤芍各10克,桂枝10克,三七3克(研末冲服)。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加人参、白术。怕冷、四肢不温、下肢浮肿,重用桂枝,加附子、茯苓。刺痛加桃仁、红花琥珀,失眠加夜交藤、柏子仁。

2、心血瘀滞

证见胸闷心痛、心悸怔忡,咳嗽气喘,口唇紫绀、两颧暗红、爪甲青紫,头昏、神疲乏力,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数或结代。治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为法,方药用通脉舒络饮(经验方)加减:黄芪30克,当归、赤芍、桃仁、地龙、川芎各10克,丹参、桑寄生、生山楂各15克,鸡血藤30克,路路通20克,红花6克。肢体肿胀、麻木加豨莶草,四肢发凉加桂枝、鹿衔草,神疲、气短加人参,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加麦冬、玉竹。瘀血化热,低热、舌红、苔黄、脉细数,加苦参玄参

3、气阴两虚

证见胸闷憋气,心悸怔忡,头晕,神疲乏力,汗出,劳则尤甚,面色无华,舌淡,脉弱或结代。治以益气养阴为法,方药用炙甘草汤合五味子汤加减:炙甘草、人参、五味子各10克,炙黄芪、麦冬、生地黄、炒酸枣仁、生山楂各15克,龙骨15克。若邪气未尽,或复感邪气,低热、关节疼痛、舌红少津少苔,用四参安心汤加减:西洋参(或太子参)、玄参、苦参、炙甘草、炒酸枣仁、生山楂、秦艽、防己、地骨皮、白薇各10克,麦冬、丹参各15克,桂枝6克。胸闷加全瓜蒌,胸痛加桃仁、红花、三七。

4、心阳不振

证见胸闷气促,心悸怔忡,神疲欲睡,自汗,畏寒肢冷,面色淡白,口唇青紫,舌淡、苔白滑,脉弱或结代。治以温阳益气养为主,方药用保元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炙甘草、人参各10克,炙黄芪、炒酸枣仁、生山楂各15克,龙骨15克,肉桂6克。肢冷加附子、鹿衔草,舌黯有瘀斑加川芎、赤芍、牛膝,脘腹胀满、大便溏加茯苓、白术。

心衰期:本期主要是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和衰竭,病机主要是正气虚弱、瘀水互结,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咳嗽气喘,腹胀脘闷,胁下痞块,肌肤浮肿尤以下肢为甚,脉沉伏。本期通过积极救治,病情可以得到缓解。治以益气强心、活血利水为法,方药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赤芍、泽泻、川芎各10克,当归、地黄各12克,丹参、生山楂、益母草、茯苓各15克,三七3克(研末冲服)。胸阳不振,胸闷、咳嗽咯痰,加瓜蒌、薤白、半夏;气虚偏甚,气短、神疲乏力,加黄芪、五味子、人参、白术,自汗加龙骨、牡蛎;阳气虚弱,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脉沉细或结代,加附子、桂枝、鹿衔草;偏阴虚,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加龟板、鳖甲、磁石、朱茯苓;瘀血甚,口唇紫绀、爪甲青紫、胁下痞胀,舌紫黯,加鳖甲、牛膝;腹胀加槟榔大腹皮、木香;全身浮肿加猪苓、车前子。瘀水化热、痰热内生,发热、咽喉疼痛、咳嗽咯黄黏稠痰,加黄芩、杏仁、半夏、胆南星、枳实;复感邪气,发热、恶寒、咽喉疼痛、咳嗽,加金银花鱼腥草连翘蒲公英、秦艽、防己。水湿已去,则当视其阴阳气血虚实而固本为主。

心厥期:本期是本病之最严重的阶段,失治误治,则病情恶化,生命殆尽。中医病机主要是阳气虚脱,临床表现是在心衰症状的基础上出现剧烈气促,喘息,咳吐大量痰涎或红色泡沫痰或咯血,烦躁不安,极度焦虑,面色灰白,口唇紫绀,四肢厥冷,肌肤湿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治以益气救逆、回阳固脱为法,急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汤剂用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汤加减。待厥逆纠正后再随证施治。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益心活血透邪治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出汗异常的辩证治疗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