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加快中医神志病临床人才储备

加快中医神志病临床人才储备

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医疗技能与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尤其是基于临床需求的专业人才队伍,始终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与源动力。

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医疗技能与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尤其是基于临床需求的专业人才队伍,始终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与源动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原有医学模式发生了显著转变,由视野局限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更加宽广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及对社会的危害亦急剧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对精神心理疾病认知度及重视度也显著增强。相较于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精神疾病专业医疗机构的人才储备则日显不足,而中医类专科机构的人才由于诸多因素更显得捉襟见肘。究其主要原因:

首先,基于传统认知,在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认知水平较低,就医率亦不高,使得本领域成为人们认知的盲点而不受关注和重视。

其次,由于精神疾病的性质及从业环境的特殊性,医者面对很多自知力及自制力缺失的患者,在其经常发生逃跑、狂躁、伤人等背景下,长期处于极大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如果没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超乎常人的坚忍和毅力,高尚的职业素养及操守,很难长久地坚守在这样的岗位上。

第三,目前各中医院校尚未设立中医神志病相关专业,没有形成中医神志病专业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同时,从事中医药防治精神疾病临床诊疗既要有坚实的中医学基本功,特别是深厚的专科知识与技术,又要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理论与知识,这使得缺乏高等教育体系下的中医人才储备难上加难。大多数都要靠医者自主学习,自我求索,“摸石头过河”。再者,精神科医护人员相对而言缺少科研环境,科研条件薄弱。在国家及地方的各项科研申报指南中,缺少精神疾病研究方面的内容,特别是中医药类科研项目资助更为有限,使相关人才缺少高层次发展机遇,成为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一门基于弘扬祖国医学学术内涵、大力发挥中医药防治精神疾病的特色优势、从中医学角度系统阐述精神心理疾病的新学科——中医神志病学近年来正孕育而生。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医学与现代技术研究神、志本质及神志异常疾病,探寻其生理、病理机制及其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自2009年首批设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神志病学重点学科后,又相继设立了10余个学科建设单位。但在不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下,培养及引进人才仍然困难重重,严重缺少学科建设的领军人物,由此直接影响到学术发展、科技研发及诊疗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如何才能加强精神科中医型人才培养与储备,防止人才流失呢?

一是从多角度进一步加大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二是改善工作环境与科研条件,防止现有人才流失。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制定完善人才使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中青年专家的积极性,在住房、职称晋升、科研攻关、干部聘用、年终评优上给予政策扶持。在国家级、省部级等重大科研项目中予以有力扶持,提供较好的学术发展空间,提高专业人才的学术水平与技术能力。

三是在高等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坚持引进与培养兼顾。中医师在引进后,应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规划出具体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及实施细则,特别要重点培养善于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又通晓精神病学知识的学术骨干。

四是为提高技术团队实力,给出优厚待遇,吸引掌握学科核心技术、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学术影响力。可打破固有模式,建立柔性流动机制,包括打破国籍、户籍、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突破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畅通渠道,合理流动,充分体现单位用人和个人工作的自主灵活性。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增强专科技术实力,利用相关技术资源,使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群体智慧能够更多、更方便地为学科发展服务。

五是健全中医神志病基础教育体系,实现专科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在精神心理疾病防治中作用的发挥问题,关键在于教育。针对目前各中医院校中医神志病学尚属空白、没有专业书籍可读的现状,国家于2012年开始着手编写“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神志病专业系列教材”,旨在健全神志病基础教育体系,为开展中医神志病学高等教育及专业人才培养奠定重要基础。以此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明确培养目标与任务,体现其理论基础性与临床实践性的特点,培养专业人才,最终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应大力构建和完善的中医神志病继续教育机制,根据不同层面需求,培养多层次专业人才。要有效依托继续教育基地及相关学术团体的组织建设,针对不同层面专业医疗技术人员,开展特色鲜明的继续教育项目,促进学科成果的推广。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人文素质、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的专科医师,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向综合医院相关科室人员,开展中医神志病诊疗相关知识培训。另外,根据当前广大群众对中医神志病知识的需求,可以依托相关医疗、教育、科研机构,推出针对社会人群的神志病学知识的科普教育及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项目,内容可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层次来把握。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神志病  中医治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肺为水之上源介绍        下一篇:陷谷深刺解呃逆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