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张仲景运用细辛探讨

张仲景运用细辛探讨

细辛辛香透窜、解表通窍温脉之力皆强。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然。现就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以期有利于临床之正确使用。

细辛辛香透窜、解表通窍温脉之力皆强。其用途较多,然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因此用之者,多持审慎态度。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然。现就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以期有利于临床之正确使用。

临证运用

发散风寒:细辛辛温,能发散风寒之邪,尤善散少阴经之风寒。伤寒少阴病,脉沉发热,仲景有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附子温阳,细辛配麻黄入里使风寒之邪外达而散。

温经祛寒:细辛辛温,能达经脉,与桂枝配伍,温经祛寒。如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仲景用当归四逆汤,以归芍养血,细辛桂枝温经祛寒,通草通血脉,草枣益气,合为养血温通经脉之方,临床用之以治下肢寒凝厥冷痹痛,往往收效。

行滞止痛:细辛香窜,具有行滞散结止痛之功,经络脏腑无处不到,故胸腹疼痛亦可用之。如胁腹疼痛,阳郁发热,脉弦紧者,为阴寒聚着所致,仲景以温寒之法,立大黄附子汤,以大黄之通下,配附子之辛热祛寒,细辛去痛,组成温下行滞止痛之剂。他如乌梅丸,治蛔厥腹痛,在寒热并用之方中,复加细辛,而起行滞止痛的作用。后世用细辛止痛,每随寒热不同而配伍他药。

温肺化饮:风寒闭肺,痰饮咳逆,常用细辛与五味子、干姜等同用,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痰饮为水所化,水为少阴所主。清代名医唐容川曰:“少阴为寒水之脏,寒则水气上泛,细辛散少阴之寒,故能逐水饮。”寒痰咳逆,则细辛辛开温化痰饮,五味子之酸以敛肺降气,以成开合相济之妙。

行阳化水:细辛温肾,有行阳化气行水之功。如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本病阳虚阴凝,水饮积于胃脘。尤在泾注:此证水停气结,“不直攻其气,而以辛温药,行阳化气,视后人袭用枳朴香砂者,工拙悬殊矣。云当汗出如虫行皮中者,盖欲使既结之阳,复行周身而愈也。”唐容川曾说:“用细辛以达水中之阳,用附子以助水中之阳……阳出则阴消,而寒饮之水自化。”即说明细辛行阳化水之功,陈修园治疗正水之消水圣愈汤,即本方加知母,收效卓著。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张仲景运用细辛探讨  张仲景细辛探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肝郁痰凝梅核气        下一篇:陷谷深刺解呃逆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