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点刺放血治疗高热
高热中医学谓之“壮热”“但热不寒”,中医学认为不论外感还是内伤所致的高热其根源在于邪毒侵袭,正邪交蒸。或热盛伤津、气机郁滞;或湿邪阻滞使体内气机不畅、不能正常内通外宣致阳气被郁闭在内化热化火导致发热。正如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所提:“阳气通行,温养百骸;阳气壅闭,郁而为热。且夫人身之火,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但喜通达耳。不论脏腑经络,表里上下,血分气分,一有所阻,即便发热。是知百病发热,皆由壅郁”。
高热的治疗当以清、和为大法。穴取耳尖。令患者取舒适体位,医者用75%医用酒精消毒后术者双手十食及患者耳尖穴处并将耳尖穴处揉搓至局部发红、发热,将耳轮自然向耳屏对折用一次性采血针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或小号三棱针在耳尖穴直刺约2毫米深,接着医者采取双手拇食指一捏一放,同时用95%的酒精搽拭点刺处(便于血液的顺利外泄)以见血色由黑紫变为淡红为度,按压止血并碘伏消毒。根据发热程度可采取一侧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可以一天一次也可以一天两次施术。耳尖穴又名耳涌,是经外奇穴,位于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其下分布有耳颞神经及耳后动脉,是针灸临床常用的穴位之一。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刺络”,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是通过针刺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又《小针解篇》解释说:“宛陈则除之,血脉也。”说明通过针刺放血可以去滞、活血、理气、通经、开窍、泄热、消肿。在耳尖穴处点刺放血后能达到泻火解毒、镇静止痛、消坚散结、退热消炎、调和阴阳的功效。见效迅速,效果持久,无不良反应,特别适于在广大农村和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在耳尖穴放血时应特别注意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有条件时,最好使用一次性采血针,以防血源性传染病。各种出血性疾病要慎重,以免引起出血不止。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穴位点刺放血治疗高热 高热 穴位点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推拿手法与适应病症 下一篇:黑芝麻丸治疗脱发简析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