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蔑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Yì Bǎ Miè
【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Delavay Rockvine
【别名】乌蔹莓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七叶崖爬藤,攀援灌木。茎藤棕黑色,表面有黄色腺点,韧皮纤维长而结实,可成束撕开;小枝红色,无毛,有多数白色皮孔;卷须粗壮,与叶对生,单一或分枝。叶为鸟趾状复叶;7小叶,总叶柄长约6.5cm,疏被皮孔;中央小叶狭椭圆形,长达15cm,宽约3.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带尖头的锯齿,中脉在表面成沟状,背面突起,小叶柄长达1.5cm;侧生小叶较小,稍贪斜,长约6cm,宽约3.5cm,小叶柄长约5mm;两面无毛。花单性或杂性,聚伞花序腋生,长5.5-7.5cm,分枝成伞形状,近无花梗,被微柔毛;雌花萼片无毛,边缘波状,有睫毛;花瓣4,黄绿色,长圆形,无毛;雄蕊4,花丝线状,花药不育;花盘与子房贴生;子房扁球形,顶部有4裂的柱头。浆果球形,直径约1cm,熟时棕红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stigma delavayi Gagn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茎藤,冬季挖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七叶崖爬藤,攀援灌木。茎藤棕黑色,表面黄色腺点,韧皮纤维长而结实,可成束撕开;小枝红色,无毛,有多数白色皮孔;卷须粗壮,与叶对生,单一或分枝。叶为鸟趾状复叶;7小叶,总叶柄长约6.5cm,疏被皮孔;中央小叶狭椭圆形,长达15cm,宽约3.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带尖头的锯齿,中脉在表面成沟状,背面突起,小叶柄长达1.5cm;侧生小叶较小,稍偏斜,长约6cm,宽约3.5cm,小叶柄长约5mm;两面无毛。花单性或杂性,聚伞花序腋生,长5.5-7.5cm,分枝成伞形状,近无花梗,被微柔毛;雌花萼片无毛,边缘波状,有睫毛;花瓣4,黄绿色,长圆形,无毛;雄蕊4,花丝线状,花药不育;花盘与子房贴生;子房扁球形,顶部有4裂的柱头。浆果球形,直径约1cm,熟时棕红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中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味酸;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主热结膀胱;小便涩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蛇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一把蔑 乌蔹莓 无名肿毒 跌打损伤 蛇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一扫光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