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方剂 --> 中药方剂H --> 和中丸

和中丸

和中丸用于小儿痘后,伤食腹痛。
痰。去湿滞,厚肠胃,调和脾胃,补益中气。主治脾虚胃弱,纳少脘痞,干呕吞酸,或肿满。服寒药脾胃虚弱。久病虚弱,厌厌不能食。鼓证肿满初起,或因郁而成者。胃弱痞积,脾胃病纳少化迟。

【用法用量】《医学六要》有白术。

【各家论述】《脾胃论注释》:方中人参补气,又用橘红利气,则补而不滞,利而不耗;重用炙甘草配干生姜,辛甘阳药有温脾助运的功用;配木瓜酸以敛阴,有养胃生津的效力。蒸饼为丸,有养脾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摘录】《脾胃论》卷下

和中丸--《东垣试效方》卷一

【处方】干姜2钱,干生木瓜3钱,炙甘草2钱,陈皮4钱,人参2钱,白术3钱,益智仁2钱。

【制法】上为末,用汤浸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胃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前温水送下。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一

和中丸--《痘疹一贯》卷六

【处方】青皮3两,苍术2两5钱(米泔水炒),山楂(净肉)2两,枳实2两(麸炒),香附米2两(炒),陈皮2两,神曲2两(炒),厚朴2两(姜炒),甘草4两(生)。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胸膈饱闷。

【用法用量】大人2钱重1丸,小人1钱或5分重1丸。寒则生姜汤化下;火则灯心汤化下;常服滚白水化服。

【摘录】《痘疹一贯》卷六

和中丸--《宣明论》卷四

【处方】牵牛1两,官桂1分,大黄半两,红皮半两,黄芩半两,茴香半两,木香1分,滑石2两。

【制法】上为末,滴水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宽膈美食,消痰止逆。主治一切风壅,口燥舌干,咽嗌不利,胸胁痞满,心腹痛闷,小便赤涩,大便结滞,风气拂郁,头目昏眩,筋脉拘急,肢体疼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生姜汤送下,温水亦得,1日3次。

【摘录】《宣明论》卷四

和中丸--《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3两,甘草(炙)1两,木香1两,茴香子(炒)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沉香半两(炙),藿香叶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炊饼和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宽中脘。主治脾胃冷热气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汤送下,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和中丸--《片玉心书》卷四

【处方】黄连(炒)5钱半,陈皮5钱半,泽泻2钱,车前子2钱,白茯苓2钱,山药2钱,白术2钱,木香2钱,石莲肉2钱,肉豆蔻(面包,火煨)2钱,干姜(炒)2钱,人参2钱。

【制法】共为末,醋糊丸。

【功能主治】小儿赤白痢。

【用法用量】陈米饮送下。如脱肛者,升麻汤送下。

【摘录】《片玉心书》卷四

和中丸--《慎斋遗书》卷五

【处方】广皮4两,白术3两,肉桂3钱,薏苡仁2两,川椒3钱,泽泻1两,白茯苓2两,砂仁2两,车前子1两,炮姜5钱。

【制法】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和中。

【摘录】《慎斋遗书》卷五

和中丸--《普济方》卷一六八

【处方】木香1两,沉香1两,白豆蔻1两,砂仁1两,槟榔1两,枳实(去瓤)1两,蓬术(去皮)1两,当归(酒浸)1两,木通(去皮)1两,黄芩(去腐)1两,黄连1两,大黄4两,郁李仁(去皮)1两,猪牙皂角半两。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气,益肾水,消肠胃中积滞,调三焦气,开胸膈痞满,润大便,清小便,进美饮食。主心腹闷痛,筋脉拘急,肢体闷倦。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茶清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八

和中丸--《杏苑》卷六

【处方】白术5钱,白芍药3钱,缩砂仁3钱,半夏3钱,桃仁2钱,黄连2钱,神曲2钱,橘皮2钱,当归3钱,僵蚕1钱,人参1钱,甘草(炙)1钱。

【制法】上为末,蒸饼糊为丸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和中丸  下痢  泄泻  气滞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和中健脾汤        下一篇:呼脓长肉膏

>> 返回中药方剂H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