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气功 --> 百家功法 --> 鹤翔庄功

鹤翔庄功

鹤翔庄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仿生动功,源于华佗“五禽戏”中鸟禽动作。
臂时,左肩以内力推动肘至腕至剑指向外点出,如此右收左点,左收右点,重复3次后成“一”字形。最后剑指为“丹顶指”,稍停片刻。意守大椎穴和剑指端。

5.观天伸开五指,掌心向下,身体稍前倾,脚跟提起,上身后仰,躯体成弓形,两膝不得弯曲;同时翻掌心向上,如抱球状,尽力扩胸,两臂上抬成弧形,仰头观天。

6.合翅躯体逐渐恢复后仰前姿势,脚跟仍上提,两臂缓缓下落与体侧成20度左右夹角。

7.折翅同“一、”中“折翅”动作。

8.双回气十指放松,双臂向前平伸与肩等宽,状如抱球,从体前慢慢托起,贯入天目。张臂开胸,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外导内行,将气导入丹田,捧气意守劳宫,贯天目守天目,导气则意想丹田。

9.拢气入胸两手在下丹田前左右分开,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向左前约45度方向迈出,成弓箭步。同时两臂展开成“一”字形,转掌心向下为向前,五指自然并拢成凹掌,上体右转90度,同时左手拢气入右胸,上体再左转约90度,同时右手拢气入左胸,两小臂交叉于胸前,沉肩垂肘。

10.柱地通天左手下抽,上托右肘,左手沿小臂斜向分手押气,左掌在百会上,掌心向上,右手撤至尾闾下方,掌心向下,两手外劳宫穴相对,上身直立。意守劳宫穴。

11.拢气入胸重心移向左脚,右脚以脚尖为轴,脚跟内转,再将重心放在右脚,左脚以脚尖为轴,脚跟外展,转体约180度,成弓箭步。转体时左手向下,右手向上,两臂成“一”字形,转掌心向前,上体左转90度,右手拢气入胸中,上体再右转90度,左手拢气入右胸,两手臂交叉于胸前,沉肩垂肘。

12.柱地通天同“10.”。

13.收功身体重心移向右脚,左脚跟内转,然后重心左移,右脚缓慢划弧收回,保持上身直立。两手松开凹掌,右手向下,左手向上,指尖斜相对,丹田前拢气抱球,松肩、提肛,两手向小腹拢气,经两胯沿体侧自然放下,两腿直立。

三、鹤首通关

1.预备式同一预备功动作,但引气至承浆。

2.引颈以颈为轴,下颏似鹤嘴,向斜下45度方向点出,画弧后收,百会向上,两腿微蹲,如此重复3次,腿下蹲3次,但不超过脚尖,前点时意念承浆,后收在大椎穴。

3.摇头以颈椎为轴,幅度由大到小,速度由慢到快的左右摆头六次,躯体随摆动逐渐恢复站立位。

4.双回气同“二、”中“双回气”动作。

5.分手理气两手行至脐下后,指尖渐转向下,掌心向外,沿体侧绕至两肾俞穴处,这时两手背正对肾俞部,意念入肾俞。

6.松腰转胯放松腰关节,先顺时针转3周,再逆时针转3周,意守命门。

7.四转膝两拇指压在劳宫穴,两手沿背至臀部,经体侧到体前手臂上抬与脐平,同时身体下蹲,两掌心压在髌骨上沿,松开拇指。两膝靠拢,大腿部略与地平行,先顺时针转3周,再逆时针转3周,然后两膝分别由前向后转3周,再由后向前转3周,两手压髌骨时意守劳宫,转膝时守膝。

8.气通关以劳宫为轴,手内转分开扶膝内侧,拇指扣住血海穴,上身始终正立,连续蹲、起3次,然后恢复预备式。

9.双回气同“二、”中“双回气”动作。

10.收功同“一、”中“收功”动作。

四、仙鹤点水

1.预备式同“一、”中“预备功”动作。

2.双回气同“二、”中“双回气”动作。

3.提翅点水两手于丹田处自然分开,掌心向下,两臂以肩为轴,与肩等宽距离缓慢上提与肩平,同时抬起左腿,小腿与地垂直,抬到脚离地lOcm即止,然后上身保持直立,左下肢姿势不变,用左脚尖点地3次。点地时,以肩带动两臂缓慢下落,上起时,两臂又慢慢扬起,手的点不下脐,手的起应不过眉。提翅点水时,意守在劳宫穴和左涌泉穴。

4.鹤步通臂两臂微收,向左右展开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鹤翔庄功  慢性胃肠疾病  习惯性便秘  支气管病  肺气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少林内功        下一篇:五禽戏

>> 返回百家功法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