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书籍 --> 内经知要 --> 《内经知要》道生

《内经知要》道生

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教下者,教民避害也,风从冲后来者,伤人者也,谓之虚邪贼风。】
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之说也。返本还元,湛然常寂,名之曰道。积精全神,益寿强命,名之曰术,《文始经》云忘精神而超生,见精神而久生是也,忘精神者,虚极静笃,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也,见精神者,虚静以为本,火符以为用,炼精成气,炼气成神,炼神还虚也。嗟﹗吾人处不停之运,操必化之躯,生寄死归,谁其获免?贪求者妄殆,自弃者失时。即有一二盲修瞎炼,皆以身内为工夫,独不闻《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者可以长生。气有先天后天之别,后天者,呼吸往来之气也;先天者,无形无象,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者也。康节云;干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天根月窟间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真既醉于先天之说也。惜乎下手无诀,讹传错教。妄以两目为月窟,阳事为天根,令人捧腹。若得诀行持,不过一时辰许,先天祖气忽然来归,鼻管如迎风之状,不假呼吸施为,不事闭气数息,特须一言抉破,可以万古长存。若非福分深长,鲜不闻而起谤,甚有俗医笑其迂妄。不知医道通仙,自古记之,亦在乎人而已矣】。

《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发,生发也。陈,敷陈也,发育万物,敷布寰区,故曰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敷和之纪,木德周行。俱生者,氤氲之气也。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荣者,显也。发也】;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此言在天主发生之令,在人须善养之方。夫人卧与阴俱,起与阳并,卧既夜矣,起复早焉,令阳多而阴少,以象春升之气也。广步者,动而不休,养阳之道也】;被发缓形,以使志生【被发者,舒在头之春气也。缓者,和缓以应令也,如是则神志调适,肖天气之生矣】;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尚书纬》曰:东方青帝,好生不贼。禹禁云:春三月,山林不登斧。管子云:解怨赦罪,皆所以奉发生之德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四时之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上诸则,乃养生气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逆者,不能如上养生之道也。奉者,禀承也。肝木旺于春,春逆其养则肝伤,而心火失其所奉,故当夏令火不足而水侮之,因为寒变,寒变者,变热为寒也。春生之气既逆,夏长之气不亦少乎】。

夏三月,此谓蕃秀【布叶曰蕃,吐华曰秀,万物亨嘉之会也】。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即司天在泉,三四气之交。《六元正纪大论》所谓上下交互,气交主之是也。阳气生长于前,阴气收成于后,故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毋厌于日【卧起同于春令,亦养阳之物也。按荀子云:夏不宛。言当避赫曦之,毋为日所厌苦】,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怒则气上,助火亢炎,故使志无怒,则生意畅遂,譬如华英渐至成秀也。气泄者,肤腠宣通,法畅遂之时令也。发舒之极,遍满乾坤,其用外而不内,人奉之以养生,故所爱若在外,不知正所以调其中也】。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夜卧以下皆顺夏令养长之道也,否则与令为逆,乘时秉政之心主不亦拂其性乎?心伤则暑乘之,秋金收肃,暑邪内郁,必为疟。夏长既逆,则奉长气而秋收者少矣】,冬至重病【心火受伤,绵延至冬,则水来克火,病将重矣】。

秋三月,此谓容平【阴升阳降,大火西行,万物之容,至此平定,故曰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风气劲疾曰急,物色清肃曰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避初寒,早起以从新爽】;使志安宁,以缓秋刑【阳德日减,阴惨日增,故须神志安宁,以缓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曰收敛,曰无外,皆秋气之应,养收之道。】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肺金主秋,秋失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内经知要  道生  天真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内经知要》脉诊

>> 返回内经知要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