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新闻 --> 宋靖钢:要有在日本营销中医的勇气和智慧!

宋靖钢:要有在日本营销中医的勇气和智慧!

首届中医药国际服务论坛上,中日著名权威专家宋靖钢博士的论文《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在日本发展的可行性》为中日中医贸易提供了新的方向与策略。
反映日本风土习俗、有日本特色和文化背景的日本民族传统医学:日本汉方医学。因此,日本汉方医学与中医学既同源,又有不同。

鉴于日本汉方医学的主要内容是约千年前遣隋使、遣唐使时期成就的,其主要理论基础和应用的方药来源是张仲景的《伤寒论》、《金贵要略》等。从唐朝后期起,直至近代,由于停止派遣遣唐使、闭关锁国等原因,日本汉方医学同中医学的交流甚少,还是以两千年前伤寒杂病理念为主的理论。宋元明清以及近代中医学的许多新发展成就,如对温热病的诊治,对瘀血的辨证论治等重要内容,日本汉方医学都没有充分地吸收、应用,从理论认识到临床实践等诸方面了解应用得还很不够。而日本的汉方医学界在这些领域也没能有大的建树,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举个简单的例子,直到现在今年4月1日,作为日本国家权威性的,由日本厚生省审定的236个“一般用汉方制剂”,也仍旧是以《伤寒论》、《金贵要略》的方剂为主体。而现代中医学临床上常用的方剂,如:辛凉解表剂——银翘散,活血化瘀剂——逐瘀汤等仍不见踪影。因此,日本汉方医学在临床应用时,还是常常显得捉襟见肘。而现在日本的民众对于传统医学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日本汉方医学的层面上,如果把中国中医学比喻为“大学生”的话,日本的汉方医学还仅是“中学生”。

日本汉方VS中国中医,日本现代医学科技让国人汉颜

记者:那么你对日本汉方医学有何看法?

宋博士:我认为日本汉方医学也有很多优秀的之处,例如,对腹诊的发展,对经方药物的研究等等,特别是运用现代提取制剂技术对汉方制剂的制造工艺,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目前,日本从事中医药研究的达5万人,18个主要研究单位包括亚洲医药研究中心、东京北里大学东洋医学研究中心、日本汉医研究中心、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等,都是颇具实力的科研机构。

日本民众有服用中药的传统,现有汉方药厂约200家左右,汉方制剂的品种有2万多种,目前被收载于医疗保险药价目录中的方剂已达236种。日本对汉方制剂的研究尤为重视,有煎剂、散剂、片剂、胶囊、滴丸、丸剂、颗粒剂、口服液等,其颗粒剂是为解决丸、片不易崩解且服用量大问题开发的新剂型,已占汉方制剂产量的60%以上。大部分汉方制剂有明确的成分标准、药理研究及临床功效数据,在生产过程中的浓缩、干燥、灭菌、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等研究方面,都融入了现代新技术,并开发出了新辅料、新添加剂,从品质到外观均优于我国中成药

日本在我国六神丸基础上研制出的救心丹,年出口量达1亿美元;他们生产的柴苓汤已获美国FDA临床实施许可证,年出口额达1.2亿美元;据统计,日本每年约100万人使用中药小紫胡汤,因他们研究证实小柴胡汤治疗肝炎、保护肝细胞有显效。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日本厚生省正在执行由政府投资的引种中国药材一建设专项基地一发展中药材生产的五年计划。现已建成中药材植物种植园,栽培品种达500种以上。目前,药材种植户和生产企业都不断扩大种植品种和生产规模,现日本已贮藏了1500种药用植物的种子用于引种载培。企业对中医药的研究开发也十分重视,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占总销售额的12.5%,他们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心脏病、癌症和老年病的治疗药物上。由于日本在中药制药的某些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因此他们声称:要使日本成为世界传统医药的中心。

中医在日本大有发展,要有在日本营销中医的勇气和智慧!

记者:面对日本对中医药如此的野心,你认为应该如何在日本营销中国中医呢?

宋博士:是的,中日贸易将是未来发展的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宋靖钢  营销中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发挥民营作用构建中医多样格局        下一篇:中医现代化不等于西化

>> 返回中医新闻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