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患者以诚 方回报以忠
《大医精诚》是药王孙思邈对“走好中医路、当好苍生大医”的高度概括,不仅是医德的最高体现,也是医生的行为准则。
要走好中医路,当好苍生大医,首先要按《大医精诚》的要求:“凡欲为大医,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其说明“大医”应该是明医理的名医,要明医理,必须熟读经典,博览群书。中医是以古文为基础,所以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俗话说:“秀才学医,如笼抓鸡。”古代教育强调读四书五经,念了这些书之后,再读医书,就很容易掌握和理解其中的内容,学起中医就非常容易。现在国内各类中医药大学都是以传统教材为主,西医课程比例高,经典课程比例小,这样中医怎能发展?
发展中医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学基础,还要有良好的医德。正如《大医精诚》上说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医生应该怎样看病,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中医治病时,要思想集中,真心实意,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一切从病人出发,对病人要有同情心,这样就能消除无目的的检查、乱用药、开大处方等让病人多花钱的现象。
又讲:“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就是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病人,都要视病人如亲人,就像病痛在自己身上一样,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能有任何顾虑而犹豫不决,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弊,爱惜自己的名誉,所以又提出了:“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作为中医对病人来讲,没有不能治的病,要随时给病人希望,越复杂的病,越要想办法,不能让病人失望,更要像《大医精诚》讲的:“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一位老年人曾找笔者看病时抱怨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北京找名医看病非常容易,现在就难了,医生今天去开会,明天搞科研,对病人的痛苦及家属的要求无动于衷。
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笔者跟师学习时,天天上班,中午有时也不能休息,对病房会诊的病人,危重的还得帮助他们拿药、煎药,指导病人及家属用药,对于需要连续两小时服用的药物,晚上还得到病房观察病人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当时,有一位肠梗阻的病人,因拒绝手术坚持要吃中药治疗,晚上找到了老师,要求开中药。那时晚上煎药室没有人值班,老师看完病人,把药拿回自己家中煎好,再送到病房,交待护士用胃管先把胃内容物抽出,再把中药液打进去,防止病人呕吐,2小时1次,连续打3次,病人立即肠鸣便通,病痛很快解除,第二天早上病人家属到老师处报喜,像这样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医生,现在就难找了。而一些含灵巨贼随处可见,打着中医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破坏了中医的名声。
传说,孙思邈在出门行医时,遇见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发现从棺材里滴出鲜血,即令把棺材打开,看见是妇女因难产而亡,他即给把脉,然后选定一个穴位,用针刺之,后即一婴儿落地,妇女也转危为安。如果每个医生都能像孙思邈那样随时随地给病人看病,还能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吗?中医还能得不到很好发展?群众还能不信任中医药?只有顺着《大医精诚》的要求走,才能使中医之路越走越宽。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中医西化为何极其错误 下一篇: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医改重点工作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