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的研究进展
壮药是伴随着壮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里,壮族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和经验,他们通过口授心传,代代相传,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壮族药谱。它不仅仅在历史上为本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至今仍是广大壮族群众用以防病、治病的手段之一。壮族利用天然药的历史和壮族文明起源发展的历史一样古老,更确切地说,壮药资源的开发,作为壮族人民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一种体现,充分反映出和支撑着壮族的文化、观念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它贯穿于壮族历史的整个过程,存在于壮族历史的各个阶段。
壮族聚居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茂盛,四季常靑,动植物繁多,山地广阔,岩溶密布,矿藏十分丰富,是座中草药、动物药、矿物药的天然宝库,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因此,自古以来壮族地区就出产了大量的药物,如我国最早有药物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就记栽有壮族地区的许多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逸周书王会解》中有壮族地区用名贵中药作为贡品进贡朝廷的记载,有些壮药因疗效好而被传人中原为汉民族所用。在著名的《神农本草经》里收载的365种药物中,就有壮族地区盛产的菌桂、牡桂、意苡仁、丹砂、钟乳石等,尤其是125种“下药”中,壮族地区大多有出产。唐代的《新修本草》也收载了不少壮药。其后的《本草拾遗》更收载了著名的壮医解毒药一陈家白药和甘家白药。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的壮族地区的动植物及矿物药,大部分成了中医的常用药,并沿用至今。此外,将丹砂炼成水银的先进技术和田七的发现利用,也表明了壮药开发利用达到了一定的水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开展中草药的调查工作。1979年5月出版的《广西本草选编》,收载了广西常用的民族药、中草药1000多种及处方544方。全书按科属顺序排列,除正名外,对当地群众习称的俗名亦予收录,对每种药的识别、采集加工、功用、用法做了拥要的论述。对部分药物形态、类似品种或效用近似者之鉴别及药物成分、药物实物、中毒解救等亦有说明。
1978年至1979年,广西全区开展民族医药普查工作,并编写了《广西民族药简编》一书,收载民族药1021种,其中壮族民同常用药600多种。广西药用植物园编写的《药用植物名录》和广西中医药研究所编写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收录了植物药3623种,其中包括大量的壮药。广西中医学院林吕何教授编著的《广西药用动物》,收载动物药125种。方鼎等编写的《壮族民间用药选编》,收载壮族民间常用药500多种。据1987年普査,仅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中草药就达4623种,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此外,广西各地、县在20世纪50年代,尚编有不少区域性的医药小册子。为了进一步发掘、整理壮药,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成立了专门的民族药研究室,研究成果已编成《实用壮药学》及《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收集民间验方、秘方6000多条,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室自1993年以来,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壮药资源普査及开发利用研究》科研课趣,进一步在全区进行壮药普査,又发现了新的壮药品种397种,其中有当今世界惟广西壮族自治区所独有的名贵植物药一金花茶(至今已发现了20多个品种)这样仅广西境内壮药品种就达千种以上。而且这些药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如金银花、罗汉果、肉桂、葛根、花粉、金钱草、灵香草等等,特别是三七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已受到专家的商度重视,并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
广西拥有占地面积2400000平方米的药用植物园,这是我国及亚太地区面积最大、栽培品种最多的药用植物园(先后引种栽培了药用植物2130多种,药用动物11种),作为中草药和民族药科研、生产、教学、科普基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园已先后获得多项全国、自治区、局级科技进步奖,并与45个国家和地区有技术往来,与12个国家和20个地区的植物园发生了种苗交换关系,还与有关单位合作,研制出降压灵、风湿药片、肝炎灵、健骨针等中成药及绞股蓝茶、广西绿茶等保健饮品,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园对壮药的研究和发展无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壮医史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壮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