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五谷杂粮 --> 五谷杂粮养生 --> 心神不宁常失眠,酸枣仁粥安神入梦

心神不宁常失眠,酸枣仁粥安神入梦

现代社会失眠的人越来越多,虽然能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比如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但是大部分人的失眠可以说是心神不安所致。

现代社会失眠的人越来越多,虽然能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比如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但是大部分人的失眠可以说是心神不安所致。针对这种情况就得补心安神。

失眠从古至今都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南朝时期刘义庆所编《世说新语赏誉》记载:“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睡眠不足的表现来,如果患者的睡眠时间或质量不能满足身体需要,就会影响白天的社会活动,会感到头昏眼花,精神不振,想睡打哈欠,反应迟钝,记忆力差,体倦乏力,面容憔悴等等,严重影响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严重一点还会导致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焦虑症,有时候甚至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重大事故。人体就像一台机器,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一旦不能正常休息,超负荷地运转,必然会产生机器故障。

失眠有暂时性和长期性之分,暂时性的多因环境的改变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如乘车、乘船、坐飞机、卧室内强光或噪音、天气的过冷或过热都可能使人失眠。不过只要回到熟悉的环境,马上就可以让睡眠恢复正常。可怕的是长期性的失眠,有时候达到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就需要及时调理、医治,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有的人患上长期失眠之后,就开始服用安眠药,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常常用安眠药来催眠,这是不可取的。服用安眠药后的睡眠不同于平常人的正常睡眠,它虽然能使人较快地入睡,但醒来依然会感觉疲乏、迷糊,且注意力通常在短时间内集中不起来。相反,正常入睡的人醒过来之后不仅会感到精神饱满,且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程度也会有很大的提高。长期服用安眠药很容易上瘾,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而且对身体的危害很大。安眠药在体内大多是经过肝肾脏代谢的,长期服用会增加肝背的负担,有的还会引起肝脏肿大、肝部疼痛、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要想治好失眠,就要找到失眠的原因。如今很多青年人失眠,大多是精神因素造成的,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精神不能放松,以至于造成大脑皮质的内抑制下降,神经易兴奋,睡眠的时候不易引起广泛的抑制扩散,简单地说就是长期的紧张无法很快地放松下来,难以入睡或睡得不够深沉,容易惊醒或睡眠时间太短,或醒后又难以再睡。白天就会头昏脑胀,精神萎靡,学习、工作效率低下,让人深感痛苦,而到了晚上又担心失眠。因焦虑而失眠,由失眠而焦虑,互为因果,反复影响,最终成为心神不安的失眠症。所以,我们需要使用一些能够补心安神的食物来缓解失眠,比如莲子大枣酸枣仁、燕麦、莴笋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随意选用。在此,我特别推荐一个治疗这种失眠的古方——“酸枣仁粥。”

这道粥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就有比较明确的记载:“治骨蒸不眠,心烦:用酸枣仁一两,水两盏,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再煮匀食。”酸枣仁又称枣仁,我们出去郊游,常会看到野外的酸枣,平常光知道吃枣肉,而吐掉枣核,却不知道我们吐掉的这一部分果仁,正是酸枣的精华所在。它味道甘、酸,入心、脾、肝、胆四经,能够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生枣仁与炒枣仁的镇静作用并无区别,但生枣仁作用较弱,而炒过之后药力比较强,不过久炒油枯后则药性失效,所以其镇静的有效成分可能与油有关,这就需要在炒酸枣仁的时候十分注意。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味甘性温归肝、肾两经,能够补血滋润,益精填髓,常同茯苓、酸枣仁、党参一起用于心悸失眠的治疗。

这道粥对于心神不宁所致失眠多梦比较有效,是失眠患者的得力药方。如果老年人长期服用该方,亦可收养心安神之功。由于失眠多由心志因素所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尽量放慢自己的生活步伐,减轻自己的身心压力。比如可以练一练动作轻缓的太极拳,学一学让人安心定志的健身气功,此外也可以看一看古典书籍,都能让人的心放松下来。

附心神枣粥

来源:《太平圣惠方》

用料:酸枣仁50克,熟地黄10克,粳米50~100克。

制法:先将酸枣仁微炒之后捣碎成末,再将酸枣仁与熟地黄一起煎煮取汁(共可加水煎煮3次)。在药汁中加入粳米煮粥。

用法:每天3次,空腹食用。

功效:养阴益肝,补心安神。可治失眠多梦。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心神不宁常失眠  酸枣仁粥安神入梦  酸枣仁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肾亏体虚多健忘,杞子五味茶益精提神        下一篇:滋阴补肾黑豆苏木饮

>> 返回五谷杂粮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