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方剂 --> 中药方剂X -->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主治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头痛,舌苔薄白,脉弦数,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

柴胡汤--处方来源:《伤寒论》

【别名】柴胡汤、黄龙汤、三禁汤、人参汤、和解散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3两,人参3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3两(切),生姜3两(切),大枣12个(擘)。

【现代处方】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

【功效】和解表里。

【主治】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头痛,舌苔薄白,脉弦数,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证者。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发热,耳暴聋,颊肿胁痛,胻不可以运。伤暑发疟,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咳嗽烦渴,小便赤;败毒瘀心,毒涎聚于脾,血乘上焦,病欲来时,令人迷困,甚则发躁狂妄,亦有哑不能言者。为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岭南地毒苦炎,燥湿不常,人多患此状。瘰疬,乳痈,便毒,下疳,及肝经分一切疮疡。一切扑伤等证,因肝胆经火盛作痛、出血者。肝胆经风热,肿痛色赤。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去滓,再煎取3升,温服1升,1日3次。

加减: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4两半,栝楼根4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4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3两,温覆微汗愈。

【用药禁忌】忌发汗,忌利小便,忌通大便。

【药理作用】①抑制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害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1;4:30):通过经四氯化碳造成肝损害的小鼠服小柴胡汤原方,证实该方能相当地抑制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害。②促进被损害肝细胞的修复《药学杂志》(1980;6:602):小柴胡汤可使大鼠肾上腺重量增加,大鼠体内甾体类化合物的含量亦增高,从而促进被损害的肝细胞的修复。

【临床应用】1.伤寒少阳证:有人患伤寒五六日,头汗出,自颈以下无汗,手足冷,心下痞闷,大便秘结,或者见四肢冷,又汗出满闷,以为阴证。予诊其脉沉而紧,予曰:此症诚可疑,然大便结,非虚结也,为少阴证,多是自利,未有秘结者。予谓此正半在里半在表。投以小柴胡汤得愈。

2.左胁痛(渗出性胸膜炎):吴某,男,36岁。形寒发热三天,咳嗽气促、左胁牵痛,胸闷欲吐,遍身酸楚,胃呆,口渴不欲饮,舌苔薄白,脉弦数。体温40℃。叩诊左下背部呈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胸透诊为左下渗出性胸膜炎。即用小柴胡汤加葶苈子6g,服药仅二剂,热退净、咳嗽胸胁痛大减。

3.热入血室:一妇人患伤寒,经水适来,谵语如见鬼状;且渴欲饮水,禁而不与,病势益甚。诊之脉浮滑,是热入血室兼白虎汤证也。即与水不禁,而投以小柴胡汤。此即仲景所谓其人如狂,血自下,血下自愈。病势虽如此,犹当从经水而解也。五六日果痊愈。

4.疟疾:一女子病疟,热多寒少。一医用药而呕,一医用药反泄。诊时疟利并作,且呕,脉之但弦。投以小柴胡汤加芍药,未至五帖,诸证并瘳。

5.久咳:孙某,女,47岁。从小咳嗽至今,历40年,每年秋末发作,冬季较甚,夏季自愈。发作期间,昼轻夜重,甚则难以入寐,痰多而稀,喉咙发痒。投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9g,半夏9g,黄芩9g,党参9g,五味子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水煎服。一剂便能安然入睡,四剂咳嗽已去大半,继服数剂而咳止。

6.李某,男,40岁。患病月余,口苦咽干,轻度黄疸,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血胆红素3.6mg。用小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药服十八剂,诸症消失。

7.高热: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86例高热,其中呼吸系统感染36例,胆道感染20例,泌尿系统感染9例,产后感染4例,败血症2例,肝炎3例,乙脑2例,伤寒2例,腮腺炎5例,菌痢3例。病程1-30天,平均15天。退热天数1-5天,平均3天。在急性感染性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小柴胡汤  柴胡汤  黄龙汤  三禁汤  人参汤  和解散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香芷汤        下一篇:小青龙汤

>> 返回中药方剂X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