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五谷杂粮 --> 五谷杂粮养生 --> 桂圆莲子粥来健脑益智

桂圆莲子粥来健脑益智

桂圆肉能入心、脾经,能补益气血,养心安神;莲子能入心、脾、肾经,有养心,益肾,补脾的作用;红枣能入脾,胃经,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的作用;糯米性温、味甘,能补中益气,诸味食材组合,使脾气旺,心血足,紧气盛,髓海得充,心神得养,从而起到健脑益智的功效。

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正如同一个成语“形神兼备”。除了形体上的正常发育外,心理和蹈明才智,就是所谓的“神”、也需要相应的发展,这就需要健脑益智。中医脑与脾、肾、心的关系密切,传统的食疗方法可以起到显著的健脑益智作用。

有些医学专家认为,从婴幼儿期到6岁儿童的大脑,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营养而发生了障碍,那么6岁以后,即便全面补充营养,也很难弥补已经形成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对儿童大脑的营养补充,这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补充营养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饮食疗法,长期坚持吃一些益智膳食。

中医上认为智能的产生与保持,与各个脏器都有关系,而主宰在心。《黄帝内经》中就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志”、心的这个功能是以精血为物质基础的。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骨精充足才能充于脑而养元神。脾主运化,是气血的化生之源,气血充养于心,人的精神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肾精亏虚,或者心脾两虚就会出现精神疲惫、健忘、反应迟钝等症状,因此,儿童想要健脑益智,食物疗法也要做到以补肾填精,养心健脾为主。

“心主神志”,多吃些补心气、养心血的食物,能够起到健脑益肾的作用,比如柏子仁大枣龙眼肉、茯神、淮小麦、乌骨鸡、绿豆、黄花菜、鸡心、猪心、羊心等等。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可以多吃一些有补精生髓作用的食物,比如芝麻、枸杞子、芡粉。豇豆、何首乌荔枝、粟米、籼米、羊肾、黄精、芝麻叶、狗肉、雀肉、人乳、牛髓、猪髓、洒酿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脑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由气血供给的,因此,多吃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健脑益智的作用,比如说龙眼、柏子仁、茯苓山药、黄精、藕粉、粳米、芡实蜂蜜、茯神、百合、葡萄等。

健脑益智的食物有许多种,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几味食材做成粥来食用,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款能健脑益智的“桂圆莲子粥”。

桂圆肉能入心、脾经,能补益气血,养心安神;莲子能入心、脾、肾经,有养心,益肾,补脾的作用;红枣能入脾,胃经,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的作用;糯米性温、味甘,能补中益气,诸味食材组合,使脾气旺,心血足,紧气盛,髓海得充,心神得养,从而起到健脑益智的功效。对于儿童来说,一般都比较喜欢吃甜食,如果家中恰好没有足够的食材做桂圆莲子粥,还可以做一种芝麻核桃糖,让孩子当做零食食用。将500克红糖放在锅中,加入少许水,用文火慢慢熬煮至粘稠时加入250克炒熟的黑芝麻,250克桃仁,揽拌均匀,然后停火,趁热将糖液倒在涂过食用油的搪瓷盘上,待其冷却后压平,切成小块解渴食用。黑芝麻、核桃仁都能起到补肾固精的作用,对于健脑益智有着积极效果,家长们不妨做点试试。

现在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科学饮食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但是市场上仍旧有许多垃圾食品,比如炸鸡、炸薯条、方便面、冰淇淋等。儿童长期食用这些食品会严重影响大脑发育,因此,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多让孩子吃一些促进大脑发育的食物,这是所有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桂圆莲子粥

方源:《实用中医营养学》

用料:桂圆肉、莲子各15克,红枣20个,糯米50克,适量的白糖。

制法:将桂圆肉、糯米、莲子、红枣淘洗干净,莲子去心,大枣去核,将诸味食材入锅,加入适量的水,用猛火煮沸,然后改用中火继续煮至糯米开花成粥,然后调入白糖即可食用。

用法:每天早晚可以佐餐食用,患有腹胀、痰饮气滞、有内热的儿童不宜食用。

功效:补益心脾、健脑益智。适于心血亏虚、记忆力不好,少气,面黄肌瘦的儿童食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桂圆莲子粥来健脑益智  桂圆莲子粥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蜜饯山楂来开胃消食        下一篇:滋阴补肾黑豆苏木饮

>> 返回五谷杂粮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