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五谷杂粮 --> 五谷杂粮养生 --> 黑豆汁补肾健体

黑豆汁补肾健体

“黑豆汁”来自东晋葛洪的《肘后方》,只用黑豆,可谓简单之极,可是我们知道大道至简,因此不能小看;黑豆又常常被叫做乌豆,它味甘,性平,因为黑色食物入肾,黑豆具有补肾之效,经常服用有病可以治病,没有病可以强身。

对于男性来说,肾虚会导致早泄、阳痿,甚至不育。《黄帝内经》说:“上医治末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所以为了防止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就得注意补肾。

中医的肾,不同于西医所说的肾。西医所说的肾是指一个具体的器官,是整个泌尿系统中的一个部分。而中医所说的肾,虽然也包含西医所说的肾脏,但从本质上讲,中医的肾指的是一个系统。肾里面藏有先天之精,他是来自于父母,后天的水谷精微也会化生为精而藏入肾中。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人体是在肾之精气的作用下,逐渐发育成长的,一旦精气衰竭了,人就开始走向衰老和死亡。由此可见,肾对于人体是多么的重要。

有的人先天不足,就是说父母生你的时候,由于你父母身体的虚弱,遗传给你的肾精就比较少,而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又没有得到保养,增益你的肾精,这样就会导致肾虚。还有经常生病,没有适当的调理也会发生背虚。而在中医看来,很多人形成肾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的劳累过度,导致肾精日益损耗亏虚。隋朝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里就曾指出“劳伤于肾”。说到这里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常常强调男性需要补肾了。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男性的劳动强度和家庭负担往往比女性要大,尤其是当今,社会节奏日益加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残酷,生存的压力曰渐过大,更是使得很多男性曰夜操劳,奔波不停。有的人每天熬夜加班,有的人一天工作18小时,有的人甚至日夜不停地战斗,一量劳累过度,就无疑会损耗人体的肾精,肾精不足就出现肾虚了。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对于身体健康就是要未雨绸缪,而不应该是亡羊补牢,等到身体出了毛病,再来求医问药。所以对于长期辛劳的男性来说,要时时关心一下自己的肾,常常给它补补。可是怎么补?有的人认为肾虚是会减退性功能的,认为肾虚就是要壮阳补肾,那么预防肾虚也要吃壮阳药,要增强人的性功能。实际上,肾虚只是导致人体性功能减的一个方面。就仿佛一个人生病后,它既头痛,又怕冷,你给他送来一个火炉让它烤火,这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人的问题。所以说,肾虚吃壮阳药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正确的做法是从根本上来补充肾精,而肾精能够化生肾气,调节皆脏的阴阳平衡有的人又会说既然肾虚有肾阴虚和肾阳虚之分,那么肾阴虚就得滋补肾阴,肾阳虚就得滋补肾阳,这话当然是对的。可是中医更认力阴阳互生,在补阴的时候也应该补阳,在补阳的时候也应该补阴,只有这样才能够收到高效。《景岳全书》就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因此,我认为预防肾虚,就要常常使用一些具有补肾益精作用的食物,让自己的肾精保持充满。常用的补肾之物有很多,比如芝麻、山药、胡桃、黑豆何首乌等。很多补肾药物都会用到这些食材。我这里推荐一个可以补肾的“黑豆汁”。

“黑豆汁”来自东晋葛洪的《肘后方》,只用黑豆,可谓简单之极,可是我们知道大道至简,因此不能小看;黑豆又常常被叫做乌豆,它味甘,性平,因为黑色食物入肾,黑豆具有补肾之效,经常服用有病可以治病,没有病可以强身。对干肾虚所引发的口干舌燥、头昏目眩、腰肢酸软、肢体水肿等都有调治作用。其实,也可以经常用黑豆和大米来熬粥喝。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豆类的食品一般难以消化,所以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不宜多食。

预防肾虚除了要靠食物来补肾之外,曰常生活也要尽量做到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时的学习工作需要劳逸结合,在节假日尤其是周末最好能够放松一下,或者逛逛公园看看风景,也可以去健身房适当地锻炼一下。

附:黑豆汁

方源:《肘后方》

用料:黑豆250克。

制法:把黑豆清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煎煮,把黑豆煎煮地稀烂,等煎液变得粘稠之后停火。用法连豆带汁一并食用,常常服食。

功效:补肾益肝。适用于肾虚和常人保健食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黑豆汁补肾健体  黑豆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芡实粉粥固涩精气        下一篇:荔枝粥可丰满美胸

>> 返回五谷杂粮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