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五谷杂粮 --> 五谷杂粮养生 --> 水湿困脾妊娠肿胀,蚕豆糕当仁不让

水湿困脾妊娠肿胀,蚕豆糕当仁不让

蚕豆能补脾和胃,利湿消肿,但凡水肿患者,以及脾虚气弱,食少便溏的朋友,都可用它来作辅助食疗,但必须注意,蚕豆较为粘滞,吃多了容易使人腹胀,一次不要吃太多;香豆里还含有一种过敏物质,有些人吃了之后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昏迷,吃的时候也要格外小心。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女性怀孕后精血下注养胎,脾胃脏气要比一般人的弱。如果饮食上又不注意,随意吃生冷的东西,太阳会受到进一步的损伤。脾喜燥恶湿,很容易受到湿邪的围困,久之就会引发妊娠肿胀。治疗时应当以健脾行水为主,佐以安胎。

人们常说“十月怀胎不易”、孕期的种种变化让身为孕妇的准妈妈们有些应对不过来,而孕期的肿胀尤为难过。无意间发现自己的腿胖了,脚也大了一号,肿胀的手脚,给做事和走路带来诸多不便。

肿胀一般会从妊娠中期开始,程度因人而异。在小腿以下,或者仅局限在足踝部的可以看作是轻度肿胀;如果肿胀上升到膝盖以上,甚至涉及到腹部的,则属于重症。假如全身都肿胀的话,那就更严重了,必须尽快去医院就诊。

金匮要略》中的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里称妊娠肿胀为妊娠有“水气”。人体内水液的代谢如同自然界的江河流动,正常情况是流动不息的。如果某处有了淤堵,则会江河四溢,引发水患。同样,当人体水液代谢发生障碍后,水液也会跑出“河道”,四溢于肌肤。所以当发生肿胀后,我们看到的皮肤会比正常时要薄而透明。

水液为什么会发生障碍?这与肺、脾、肾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生活中尤以脾病变而引发水肿的情况最为常见,有句话叫“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运化水湿,也就是水液的搬运工。当脾气旺盛时,搬运工作可以正常进行,体内的水液会得到有效的输布与排泄;而当脾气虚弱时,搬运工作就不能保证按时按质完成了,从而导致一些水湿在体内滞留。女性怀孕后精血下注养胎,脾胃脏气要比一般人的弱。如果饮食上不注意,随意吃生冷的东西,脾阳会受到进一步的损伤。脾的天性是喜燥恶湿,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湿邪的围困,而且会形成湿越多脾越困,脾越困湿越聚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时间一长,就会发生我们这里所谈到的妊娠肿胀。

妊娠肿胀是脾虚到较为严重的一种病症,其实在此之前,是会有一些轻微的症状来提醒准妈妈们的。《黄帝内经》中这样写到“脾开窍于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如果脾虚,会经常觉得口中淡而无味。脾还主肌肉,为气血化生之源。我们的嘴唇完全是由肌肉所组成的。因此,嘴唇也可以及时地反映出脾功能的强弱。嘴磨红润、饱满,说明脾功能好;反之,脾虚的人嘴唇会发瘪、干枯。如果能够及时注意到这些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妊娠肿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对于有妊娠肿胀的准妈妈来说,治疗和调理过程中,应当以健脾行水为主。脾胃强健了,水湿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运化,从而消除肿胀。同时,也要注意安胎。蚕豆是一个安全又有效的食品,肿胀期间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蚕豆及其制品。

蚕豆能补脾和胃,利湿消肿,但凡水肿患者,以及脾虚气弱,食少便溏的朋友,都可用它来作辅助食疗,但必须注意,蚕豆较为粘滞,吃多了容易使人腹胀,一次不要吃太多;香豆里还含有一种过敏物质,有些人吃了之后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昏迷,吃的时候也要格外小心。方中把粳米和红糖作为辅佐,粳米健脾和胃,红糖温中祛湿,合用而成健脾利湿之方。

赤小豆、扁豆、薏米、黄豆、小米等也是利湿健脾的好食物,妊娠肿胀期可以相对地多食用一些。

孕育生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一定要在生活中做好适当的护理,无论是饮食上还是起居上都要多加注意。比如,口味要清淡,少食生冷,避免情绪上的忧伤与焦躁,睡觉时可将双腿稍稍抬高等等。尽量将肿胀以及由此带来的酸痛减缓到最小,幸福安然地迎接宝贝的降临。

附:蚕豆糕

方源:《指南方》

用料:蚕豆250克,粳米、红糖各适量。

制法:把蚕豆、粳米研成粉末,加入红糖,用清水拌匀,然后放入蒸笼,隔水蒸熟即可。

用法:可做早晚餐食用。

功效:健运脾胃,利湿行水。适用于水肿,膈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水湿困脾妊娠肿胀  蚕豆糕当仁不让  蚕豆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安胎止痛鲤鱼粥        下一篇:荔枝粥可丰满美胸

>> 返回五谷杂粮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