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十八反、十九畏
某些药物不宜在同一处方中应用,目的是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或者产生拮抗作用,使药效降低或丧失。于是就提出了“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学说。历代本草方书关于药物相反、相畏的记载不少。如《太平圣惠方》说:“反恶(畏)药同用,病既不瘳,迸伤患者”。《本草衍义补遗》说:“人参与藜芦相反,若服一两参,入藜芦一钱,其一两参虚费”。由此可见,相反的最初涵义是,可能产生药性变化的配伍禁忌。这种看法世代相传,影响深远,成为医家临床处方禁忌的规范。在中医界广为流传的十八反歌诀是:“本草名(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后来在歌诀内容方面,药物的种类,数目虽有增加、变化,但都没有离开十八反的I内容。
除上述歌诀外,历代本草医籍多有药物相反相畏的记载。比如《洁古珍珠囊》的相反药物达50种;《本草纲目》有36种;《本草分经》有45种;《景岳全书》有土贝母反乌头;《罗氏约医镜》有黄芪反防风,柴胡反藜芦等;《中国一苟典》1963年版中有相反药27种;《中国药典》1977年版有不宜同用药41种;兽医草药专书中列举的相反药多达56种等。
近代有关文献报导药物相反配伍的毒性实验发现,当日草剂量成倍大于莞花时,家兔呈中毒性症状,甚至死亡反刍家畜山羊、耕牛仅见癌胃蠕动增强。利用这一作用,先后坩芫范与甘草配伍或甘遂、大戟与甘草配伍治疗耕牛前胃弛缓,获得满意疗效。甘草与甘遂、大戟、芫花配伍,随着配伍比例的不同,或者没有明显作用,或者表现毒性强或减弱毒性。细辛和藜芦配伍实验,对于豚鼠有“相反”反应,并且有一匹病马引起死亡。
前人不拘泥清规戒律的也不少见。如《金匮要略》中的赤丸和《千金方》中的五噎丸方,半夏与岛头同用;《金匮》中的甘遂半夏方,《涸方》中的大豆散方,甘遂与甘草同用等等。根据统计,含相反药物的内服方,《千金方》有46方,《外台秘要》有45方,《太平圣惠方》有46方,《圣济总录》有58方,《普济方》有248方。至今《全国中药成药处j方集》中有相反内服方34个,外用方68个等。相畏的配伍使用也有很多,如生姜和黄芪配伍,人参和五灵脂配伍运用等等,充分反映了前人敢于打破陈规,树立新风的可贵精神。
近代有不步相匣或相畏的萄物配伍应用,收到良好疗效的报导。如支气管喘息患者服用含贝母的复方中加附子而获显效。乌头与半夏同用治疗破伤风亦有良教。甘遂半夏汤(方中有甘草)对咳嗽、痰喘,痛引胸胁,脉沉实有力的胸膜炎、支气管炎大多有效,从未发现中毒现象。用加半夏的乌头汤治疗痹症,疗效满意。由此可知,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学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古人对于某些部分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在没有得到可靠的科学实验证实以前,为了对人是负责,对于十八反,十九畏应持慎重态度,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如何看待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十九畏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药物的剂量对临床疗效的意义及古今用药剂量差异 下一篇:药用禁忌内容有哪些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