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重养阴
立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也由热转凉,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应特别注意“养护收藏”保养原则,调养秋燥症状,预防小感冒,也要注意情绪放松、小心忧郁。
虽然初秋湿热,但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通常是白天热,入夜凉,身体有不适症状,很容易伤风感冒,旧病也容易复发。
因此秋季养生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以“养护收藏”为原则调养身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为转换时期,即将进入冬寒,应养精蓄锐,以应付来年春夏生长发育时期。
秋为“金”当令,而“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伤津耗液,而产生眼干、眼涩、口渴、口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症状,也就是所谓的秋燥证,故秋季饮食应以润燥为原则。
许多食物具有滋阴润燥的功能,例如芝麻、莲藕、蜂蜜、梨、柑橘、柿子、枇杷、杏仁等,也可以适辛多酸,酸味能收能涩,有健脾生津、收敛固涩的作用,如山楂、乌梅等。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宣开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如所谓的五辛──葱、姜、蒜、韭、辣椒,以及胡椒、酒类等。
秋天瓜果多产,虽然有生津润燥功效,但瓜果性味偏寒凉,还是少吃为妙,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秋风起,秋叶落,容易引起心中凄怆之感,特别是有忧郁倾向者,随着气候转凉而伤感、情绪不稳,可通过静坐、冥想、散步来放松心情、安神定志;而秋高气爽时节,也非常适合运动锻炼,随着天气渐凉,也可适当增加运动量,但全身出汗后,不要急于脱掉衣物,以避免感冒。也可登山游览,既可锻炼心肺功能,也可登高远眺,抛开忧愁。
在此介绍一款百合银耳莲子粥,有兴趣者不妨一试:百合20克,银耳40克,莲子15克,粳米80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洗净,用清水泡发。先煮莲子,再放入百合、银耳、粳米,煮沸后加入冰糖即成。百合性味甘微苦平,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性味甘淡平,具润肺生津、提神养胃等功效,可改善干咳或咳嗽痰中带血。莲子性味甘涩平,可养心安神、健脾止泻。粳米性味甘平,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胃、止烦止渴。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秋季养生 内守 阴气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秋季健身四防 下一篇:中医古籍对秋季养生论述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