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银鱼霜下鲈
八百里太湖,碧波浩瀚。其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共有107种鱼类,历史悠久的太湖银鱼,就是其中之一的著名特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清代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它与梅鲚鱼、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
银鱼又称“脍残鱼”,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大者身长为6至7厘米,小不到3厘米,略圆,形如玉簪,通体细嫩透明,柔若无骨,无肠,洁白无鳞,色泽似银,故称银鱼。传说是当年吴王阖闾船行江上,举行宴饮,将吃剩的残余脍鱼,倾入江中,化成今日银鱼。
银鱼为定居性鱼类,《姑苏志》载:“银鱼形纤细,明莹如银,出太湖”。春季在湖中芦苇和水草茎叶上产卵,生长快,两个多月就可捕捞。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下旬,是捕捞银鱼的汛期,捕捞后,大部分冰冻出口。“太湖牌”冰鲜银鱼远销世界各地,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它还可以暴晒制成银鱼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太湖银鱼共有四个品种:即:“大银鱼”、“雷氏银鱼”、“太湖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
银鱼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特点。每100克鲜银鱼中,含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热量41千卡,还含有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份。每100克银鱼干中,含蛋白质72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质0.5克、钙761毫克,可食率达百分之百,日本人称之为“鱼参”。有资料称:食用银鱼能有效地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明代医学泰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银鱼:“食之甚美味甘无毒,可作‘羹食’,宽中健胃,补肺清全,滋阴火,补虚劳”。《食疗本草》也载有:“银鱼利水,润肺止咳”的作用。
“春后银鱼霜下鲈”。古人把银鱼与鲈鱼并举。可见银鱼实为鱼中珍品。银鱼肉质细嫩鲜美,适用于炒、烧、拌、炸、糟、熘等,可用来制作种种上等佳肴。“银鱼炒蛋”,肥香鲜嫩,颇似黄金上的条条玉簪;“香炸银鱼球”,外脆里嫩,色泽金黄,香酥可口。以银鱼作馅,制成“银鱼春卷”,其鱼肉鲜嫩,香松脆酥。最佳者是银鱼作羹,滋味鲜美无比,使人闻之生津,食而不厌。“银鱼丸子”、“芙蓉银鱼”、“碧螺银鱼”等都是别有风味的太湖名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