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体质养生 --> 阳性体质之阴虚体质

阳性体质之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常见原因如下:先天禀赋为主要原因;情绪长期压抑不舒展,不能正常发泄,郁结而化火,化火就会使暗耗阴精;长期心脏功能不好,或髙血压病人吃利尿药太多;长期食用辛辣燥热的食品;经常熬夜;过多服用利尿药或清热利湿方剂。

(一)体质特征

阴虚体质常见原因如下:先天禀赋为主要原因;情绪长期压抑不舒展,不能正常发泄,郁结而化火,化火就会使暗耗阴精;长期心脏功能不好,或髙血压病人吃利尿药太多;长期食用辛辣燥热的食品;经常熬夜;过多服用利尿药或清热利湿方剂。

阴虚体质常见于女性形体消瘦者。午后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体质的人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若患病则上述诸症更加明显,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于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肾阴虚);或胁痛、视物昏花(肝阴虚)。

(二)养生原则

阴虚体质主要表现为人体内真阴不足,因而首当滋阴,阳不足则阳偏亢出现内热之象,故应同时加用清热法,长期真阴不足必然成燥。故阴虚体质的养生原则为滋阴清热润燥。

(三)养生方法

1.精神调养

阴虚体质之人性情急躁、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生活和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加强自我涵养,常读自我修养的书籍,自觉地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2.环境调摄

阴虚之人,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因此,夏季应避免烈日曝晒,不要汗出太多,应注意避暑;有条件者可到海边、高山之地旅游。秋季气候干燥,易伤阴伤肺,而肺之肃降能降心火、肝火,滋肾水,因而秋季养生的关键是保护肺,秋季应多到空气清凉的地方。应当避免熬夜。熬夜不但损伤了阳,也消耗了阴,会让阴虚体质雪上加霜;另外,中医有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跟“夜间养阴”一个道理。居室环境应安静,最好住坐北朝南的房子。

3.饮食调养

阴虚体质不宜食温燥、辛辣之品,如花椒、茴香、五香粉、味精、辣椒、葱、姜、蒜、韭、薤、荔枝、桂圆、核桃、樱桃、杏、狗肉、羊肉,宜食石榴、葡萄、枸杞子、柠檬、苹果、梨子、柑橘、香蕉、枇杷、杨桃、桑葚、糯米、蜂蜜、乳品、罗汉果西瓜、马蹄、甘蔗、冬瓜、丝瓜、苦瓜、黄瓜、菠菜、生莲藕、银耳、百合燕窝、黑芝麻,以及新鲜的猪肉、兔肉、乌鱼、乌龟肉、牡蛎、海参、鲍鱼、淡菜等。肉类可以红烧、焖、蒸、炖、煮、煲,尽量少放调料,保持原汁原味。对于辛辣燥烈之品则应少吃。平时可以适当做枣皮粳米粥、百合粳米粥、银耳红枣羹、百合莲子羹等,这些粥类都有滋阴补气的作用,阴虚体质者可以多食用。

4.体育锻炼

阴虚体质不宜过激活动,着重调养肝肾功能,太极拳、八段锦、内养操等较为适合,气功宜固精功、保健功、长寿功等,着重咽津功法。阴虚体质者不适合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不宜出大汗。

5.药物养生

可选用滋阴清热、滋养肝肾之品,如女贞子山茱萸、五味子、旱莲草麦门冬、天门冬、黄精玉竹玄参、枸杞子、桑椹、龟板等,均有滋阴清热之作用,可依证情选用。

以肾阴虚为主者,宜补肾养阴,方选知柏地黄丸、大补元煎等;

以肝阴虚为主者,应滋养肝阴,方选杞菊地黄丸、芍药甘草汤、一贯煎等;

以肺阴虚为主者,宜滋养肺阴,常用方为沙参麦冬汤、四阴煎、百合固金汤;

以心阴虚为者,宜滋养心阴,方选炙甘草汤,天王补心丹等;

以脾阴虚为主者,宜补脾养阴,方选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等。

著名老中医秦伯末主张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认为本方有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四大优点,服后有食欲增进、睡眠酣适,精神轻松愉快的效果,很值得采用。

6.节制性欲

情欲过于旺盛,精液大量过度流失,会导致精伤肾亏。精属阴,阴虚者应当惜阴保精,调节性生活,既不能过分节制,也不能恣情纵欲,晚上12点钟过后阴虚者不宜性生活。

7.音乐调养

阴虚体质者应选择阴柔类的乐曲,即清柔、秀丽、婉约、细腻的风格,以乐句较悠长,音色柔和、节奏舒缓为宜。琴曲如《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广陵散》、《幽兰》、《春江花月夜》、《潇湘水云》等,筝曲如《渔舟唱晚》、《醉渔唱晚》等,二胡曲如《汉宮秋月》等。若有人平时性格急躁、易怒,不喜欢情绪平定、舒缓柔情的乐曲,可先选用节奏鲜明、速度较快的乐曲,再逐渐加入轻柔、宁静的音乐。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阳性体质之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阳性体质之气郁体质        下一篇:阳性体质之湿热体质

>> 返回体质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