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从毒邪论白塞病的病机

从毒邪论白塞病的病机

白塞病以反复发作性口腔、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为特征。本病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众多医家皆认为与毒邪有关。

白塞病以反复发作性口腔、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为特征。本病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众多医家皆认为与毒邪有关。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本病“皆湿毒所为也”,吴谦《医宗金鉴》认为“每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淫之为害也”,近代岳美中言:“狐惑病是温毒热性病治疗不得法,邪毒无从发泄而自寻出路的转变重症。”本文拟从毒邪角度对其病机进行探讨。

  毒邪的产生

饮食不节 湿热毒生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功能正常,化生的精、气、血、津液足够,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骨皮毛等都能得到充分营养,进行正常生理功能。若暴饮暴食,失于调度,或素日偏嗜膏粱厚味、辛辣肥甘、醇酒滋腻之品,饮食非但不能化生气血,反而会滞脾碍胃,影响脾胃的功能。《素问·痹论》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受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精微不能布散,阻滞中焦,酿生湿浊。为内毒生成提供条件,成为生毒之源。

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就男子而言,正是“二八”至“四八”之间。《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正值肾气充盛,人生壮年,机体阳气亢盛,“气有余便是火”。其时若频于应酬,醇酒滋腻、辛辣肥甘之品,可使脾胃受损,湿浊潴留,从阳化热,酿生毒邪。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正处于经孕产乳之时,皆以血为用,易耗伤气血。《灵枢·五音五味》言:“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期数脱血也。”气有余便是火,阴血不足,易生内热,湿邪从之化热,致毒邪内生。

情志失调 热毒内生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有密切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五脏的精气血。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如果超过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发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来自家庭、生活、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往往会使人们出现七情过极之象,伤及脏腑气血,导致气机郁阻,郁久化热,即所谓“五志过极,皆从火化”、“气有余便是火”,从而导致热毒内生,如《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按曰:“郁则气滞、气滞久必化热。”

毒邪的发展

脏腑失调 毒邪滞蕴

“物之能害人者皆谓之毒”,古籍中“毒”可以指病因、病症、药物之偏性、毒物等。而此处是指内生邪气(湿邪、热邪)蓄积猛烈,酝酿顽恶所形成对机体具有强烈损伤作用的致病物质。前者饮食不节而致湿热毒生,情志失调而致热毒内生,若脏腑功能协调,或可毒去正安,使机体处于相对无毒的平衡状态;若素体阴阳失调,或五志过极,七情内伤而致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不能清毒源,排滞毒,使毒邪滞蕴,侍机待发。可见脏腑失调,毒邪内蕴是本病发病基础。

外邪引动 毒邪攻注

毒邪内伏,若无触动,仅暗耗气血,为害不彰,或如常人。若外感湿热毒邪,或因内伏毒邪伤及正气,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更易感邪。邪气侵袭,或倍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或失治误治,滥用温热之药,甚或激素等刚阳之物,使湿热内蕴毒邪鼎沸,无从发泄而自寻出路。火性炎上,循经络上攻于咽喉、口舌;湿性趋下,则下注于外阴;或流注于关节,或浸淫于肌肉皮肤。

血脉失和 湿瘀毒结

脉为血之府,脉管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正常循环有赖于脉管系统完整与通畅。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火毒侵犯血脉,轻则可扩张血脉加速血行,甚则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形成瘀血。或湿热毒邪耗气伤阴,阻滞气机,运血无力,血液黏稠,血行瘀滞。湿热瘀毒相合,使毒邪愈猛烈顽恶,攻注肌肤,则红斑结节;甚至侵及脑脉,而生偏枯之重疾。

毒邪日久 耗气伤阴

湿性黏腻,毒邪缠绵,日久不去,势必耗伤气血津液。若素体阴虚,或女子亡血失精,或男子房劳无度,阴精本亏,再加毒邪攻伐,使阴精亏甚,正气削残,余毒未绝,而致病势缠绵,长年不愈,可有乏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气阴亏虚之象。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更易复感外邪,邪气外袭,正气未能及时抗邪外出,邪气稽留,引动余邪,内外相合,邪毒涌动;或因饮食不当,多食辛辣肥甘;或骤然情志过极,而致脏腑功能损伤更甚,毒邪内生,与余毒蓄加,毒邪复燃,而致病情反复。

总之,本病病因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毒邪(湿毒、火毒)内生,毒瘀相融,蓄积猛烈、酝酿顽恶,使毒邪鼎沸,循经上攻下注,导致诸症发生。

毒邪的表现

毒邪的外在表现

溃烂。本病以口舌咽、外阴反复溃烂疼痛及目赤为主要表现。毒邪内伏,遇外邪引动,自寻出路,湿热瘀毒攻逐流注。或沿心肝脾经上攻,则口舌咽喉溃烂、肿痛、目赤、畏光流泪;湿性趋下,或沿肝经下注,则外阴溃烂、白带黄稠。

关节皮肤受侵。毒邪发作,外浸肌肤,不得发泄,滞而为害,可见皮肤红斑结节;伤及肌肤之血络,可致皮肤溃烂、红斑缠绵不已;流注于关节,毒邪痹阻经络,则关节肿胀灼热;湿邪趋下,多见于下肢关节及皮肤受损。

久病攻及脏腑。毒邪日久,由经络而及脏腑,攻及肺脏则咳嗽、咯血;困于脾胃则“不欲饮食,恶闻食臭”;扰及心神则“默默不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甚至肢体偏废、神昏、谵语。

毒邪的活动指标

本病发作时可有周围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α2球蛋白和γ球蛋白增高,IgA、IgG增高,冷球蛋溶解时间延长。血清中可有抗人口腔黏膜细胞抗体及循环复合物存在,血清补体升高及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CD4+/CD8+比值倒置,CD45RA+细胞缺乏等。一系列体液细胞免疫系统的指标,可窥毒邪存在和活动之一斑。

总之,内毒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整个发病过程中起着纽带和线索重要作用。以毒邪为主线,经历了毒邪内伏-毒邪鼎沸-正虚毒恋三个阶段。初期,由于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反复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内生湿热浊邪,湿热日久,酿生毒邪,毒邪内蕴,伏而待发。此时多因正气尚充,毒邪尚弱,无力发作,患者如常人,或毒邪偶发,稍有不适,旋复即愈。后因旧习如故,脏腑功能紊乱更甚,内蕴之毒不断蓄积,其势渐彰,暗耗气血,正气渐亏;如遇外邪引动,或正气骤减,必致毒邪鼎沸,泛滥成灾;毒邪无从发泄,自寻出路,循经络上攻下注,而致口舌外阴溃疡,关节疼痛;毒邪伤及血脉,瘀血内生,毒瘀互结其势更猛,轻则红斑结节,重则毒攻脑脉,而致偏枯瘫痿。后期,正气削残,无力祛邪外出,毒邪亦衰其大半,处于正气亏虚,毒邪留恋之中,故病势趋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医案心得  白塞病  从毒邪论白塞病的病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基层高年资中医师可认定为全科医师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