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生学论人之三本及治病二统
我们从发生学角度研究胎儿和出生后的婴儿成人人体生理差异,发现了人体真正的生理三本,先天之本不是肾而是心,后天之本非脾一个,还有一个肺。
胎儿期只有血液单循环,没有心肺小循环,不与外界接触。胎儿依靠母亲的血液供给生命的营养物质,从脐静脉进入心脏,然后输送到全身。
婴儿出生断脐后,从首次自主呼吸(或啼哭)开始,即由胎儿的血液单循环变为婴儿的双循环,开始接触外界,从外界吸收营养,启动了肺功能和脾胃肠膀胱三焦土类功能。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这就是人体之外的物质,有天之“五气”和地之“五味”之分。天之“五气”,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寒暑燥湿风”。地之“五味”,则与五方五季有关。
于此可知,出生时空只标示对出生后成为个体人的婴儿、成人的影响,不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因此把出生时空与胎儿相结合的理论是错误的,应该是出生时空影响婴儿至成年人。
从生理来说,胎儿的成长及生命决定于母血的供养,所以在胎儿时期,首先是心血液循环系统供给全身营养,心脏在起主导作用,是胎儿先天之本。
婴儿出生后,打开肺呼吸,启动血液小循环,或称肺循环,肺吸入五气,五味进入脾土(包括脾、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气味合和而生神。据此可知,从婴儿到成人,五脏之本在肺天和脾地。所以从生理来说,人有三本:心、肺、脾也。肺为五脏之天,孰有大于天者哉!脾为百骸之母,孰有大于地者哉!心是胎儿血液循环之关键,孰有大于此关哉!
婴儿及成人的身体的运作机制,首先是肺呼吸,肺通过呼吸的扩张和收缩,一是推动循环系统的运动,二是推动各脏腑系统的运动。消化道吸收到的各种营养物质,由门静脉进入肝心肺之后而输送到全身各处。
至此可知,供给胎儿营养的血液是经脐静脉输入心脏的,然后输送到胎儿全身,所以先天胎儿时期是心最重要,婴儿之后是肺脾最重要。先天之本心为君主,后天之本肺为宰相,先后天之本心肺居横膈膜之上,可见其重要性了。
医家常言肾为先天之本,非也。当是心为先天之本,肺、脾为后天之本。心主胎儿血液单循环,是胎儿生命生存过程的保障。肺脾主后天,肺的鼻和皮肤主司吸纳天之五气,脾主司地之五味,五气和五味合于肠胃黄庭太极而生神,由黄庭太极肠胃吸收的营养物质经门静脉进入肝心,从而代替母血供给婴儿以营养物质,形成后天养先天。《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人到七八岁才能“肾气实”,并说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写”,知肾成于五脏之最后者,何能为先天之本?非要说它是“本”的话,只能是生殖之本。
心肺小循环这二本通于外界天地,肺主阳明,心主太阳,所以《伤寒论》有太阳阳明合病并病之论,通论外感病,病及脾胃肠膀胱三焦土类。而得“脾约”“胃家实”。人体与外界相通者有二:一是皮肤,有主皮毛的肺系统和阳气卫外的心系统,即太阳阳明系统,司天五气,统称为表部与外界联系,皮肤吸收阳光和大自然中的大气及各种能量和排泄废物。二是消化管道(包括咽喉、食道、脾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司地五味,统称为里部与从外界进入的水谷联系,消化道吸收水谷的营养和排泄废物。在表部谓“病发于阳”,在里部谓“病发于阴”。这样看来,外感宗张仲景和内伤宗李东垣之说,都没有出“心肺小循环通于外界天地”的范畴。
从《伤寒论》病理来说,“病发于阳”的太阳阳明病在横膈膜以上胸部主表的心肺二本系统,“病发于阴”的太阴少阳病在横膈膜以下腹部主里的脾本系统(包括脾、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这就是《伤寒论》的治病二统:一统是“病发于阳”,一统是“病发于阴”。至此我们可以知道,人体生理有三本,而《伤寒论》治病有二统。
所以一部《伤寒论》重点在救心肺保脾土,“救心肺”要“四气调神”,“保脾”就是养中气(即黄庭丹田之气、真气),《素问·刺法论》谓之“全神养真”。先天父母遗传为有形之体,后天自然天地遗传为无形之用,先后天珠联璧合,乃形成人这个生命体。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常识 医案心得 从发生学论人之三本及治病二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信息技术加快中医传承步伐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