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启先医之六气 解方域之困瘼

启先医之六气 解方域之困瘼

气象病因学是中医学理论的特识。自医和叙六气以降,历代不断发展。正虚时六气可以致病,其太过与不及皆属病邪。依据气化原理和五运六气格局,可以推判季节多发病及流行,以施上工之治。

气象病因学是中医学理论的特识。自医和叙六气以降,历代不断发展。正虚时六气可以致病,其太过与不及皆属病邪。依据气化原理和五运六气格局,可以推判季节多发病及流行,以施上工之治。

对于燥和燥证的认识和实践,曾有刘完素与喻嘉言两次学术上的飞跃。金之刘完素以“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立燥证之病机,又认为诸邪皆可“燥化”。在《素问玄机元病式》中,补充此诸燥的一条。此后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列有“燥门”,虞天民有“燥证论”,李梴有“燥分内外”,均属燥证的第一次发展的余绪。

燥证的第二次突破是明末清初的喻嘉言先生。他以温热燥湿论治温病,据六气配四时五行之理,指出“秋伤于湿”当是“秋伤于燥”,并将燥分为温燥与凉燥,引申“燥胜则干”,创清燥救肺汤主治肺燥,传用至今。

周铭心教授近日所着的《西北燥证诊治与研究》一书,以其临床成就和科研成果,从理论上、方法上、诊治规范上揭橥了燥和燥证,该书从病因学、气化理论、证候辨证论治系统到研究方法上的创新都做了全面性的提升。

作者周铭心教授曾任新疆医科大学副校长兼中医学院院长。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中医学院就读,后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研究生。40年来一直在燥证为多发常见病的新疆临床第一线工作,同时参与多项理论研究。在五运六气、中医时间医学、方剂计量学及证候学等领域研究卓有成就,曾出版了《中医时间医学》、《证势概论》、《论治策略述要》、《西北多燥说》等专着,也以此构建了自己的学术体系。这部《西北燥证诊治研究》正是一部多燥之地之人,研究多燥之地之病,地域之人探索地域病的着作。该书的学术特点和创新主要有4个方面:

立燥证之一主证五兼证

本书论述之始,就开宗明义宣诉了对西北燥证的定义:“西北燥证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以口、鼻、咽喉、肌肤干燥和干咳、烦躁等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中医证候,因其发生于西北地区,且以干燥症状为主,所以称西北燥证。”以要辞清晰、达尔理举地展开了40万言之着作。然而,这68字表述的概念,却来自作者40余年的积学博涉,和同道们 5740余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环境气象文献、状态比较、古今辨证分析,据此确立了以肺卫孔皮燥证为主证,以肝肾精血不足证、肺心脾风火燥证、心肾阴虚证、脾胃阴虚证、脾胃蕴湿证的五大兼证。这一主证五兼证之立,正是为西北燥证缘督以为经者也。

阐发燥气化理论

该书对气化特别是对燥气化的阐发,是理论的重大创新。气化论是以气的运动和变化阐述自然界和生命体演化过程的理论。自然界的气化,主要指六气临御于天地所呈现的气象变化。书中归纳了历代学者气化类序的架构,指出五行有气化、质化的不同,有亢、郁之异变。对自然界六气的气化,以往的注家多是把自然界气化与生命体混谈无别而未详。在自然界,六气之气化按时令说有超前与错后,即“气化运行先天”与“气化运行后天”的不同。按其质变则有正化、从化、兼化,即从本、从标、从中见者的不同。六气气化的理路由此而被廓清。

  详析燥证病因

对于燥证的病因,本书分外燥气化致燥和内生燥邪致燥两类。外燥气化证候特点凡八:①干燥枯涸,②清冷凉爽,③收缩聚敛,④壅滞艰涩,⑤外壳坚硬,⑥急躁劲切,⑦敛潜肃降,⑧皴糙揭裂。对于内生燥邪致燥,则缘自少津、伤津和滞津三端,特别是过亢之六气之邪进入人体皆可火化致燥,而六气郁极,可以经湿化郁极而致燥。清末唐容川在《读医随笔》中对诸邪化燥及湿燥互化略有论述,本书则进一步指出:内生化燥之后,这两个途径的“病机仍然继续存在,内燥证持续或加重”,这也是燥证病证病机的特点。凡此一语,出自作者数十年临床观察,数千例的调查资料。论中使用了数理统计和积分方法,提出了“气化值”的新概念,正是论出于数据,又引验于现代科学方法之资证者。

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和统计方法

该书中西北燥证的主证及五大兼证的确立,来自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这也有垂方法、立津梁的意义。本书作者及同道们,把证候及有关因子用于计量诊断和计量辨证,以大样本的症状为基础资料,以加权法赋以症状指标的可定量性,采用因子分析、症状积分、聚类分析等方法,最后以分值为判,确立了这一个主证5个兼证的。在方剂设计时,也用这种数学方法创制5个调养治疗方剂,突破了君、臣、佐、使的制方原则。

本书体构严整,辞约旨达,读有硕获,这是一部有穿越价值允当实用的科学着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常识  医案心得  启先医之六气 解方域之困瘼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单方一味气死名医说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