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辨治及用药
面瘫,即西医之周围型面神经麻痹。西医学认为,本病多是由于感染病毒所致,治疗上故多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激素治疗;中医治疗面瘫有针灸、按摩、内服中药、局部外敷等治疗手段,优势明显且疗效卓著。本文就中药治疗该病做以下探讨:
面瘫初期 分清六变随证立方
面瘫发生三周以内,病邪在表,病位轻浅,应首辨寒热:证属风寒则选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加葛根汤、荆防败毒散等方;风热型则应用银翘散、桑菊饮化裁。验之临床,面瘫属风寒类型居多,而风热型亦有之,临证之时应当仔细辨别。次辨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乃治疗大法,且不可犯虚虚实实之诫。“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气虚可选用四君子汤、血虚四物汤,气血俱不足选用八珍汤,气虚甚者可选补阳还五汤化裁,血虚甚则于四物汤中加入阿胶,增强补血养血之功。确为实证,则在顾护正气的前提下泄其邪气,依据寒热之不同,酌情立法选方。只要辨证准确,立法恰当,主方的选择不必“出奇寻秘”,使用临床常用方剂,完全可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疗效。笔者曾治疗一例妊娠面瘫,所用方药就以荆防四物汤合用安胎之品而获良效。
随证施治 养血扶正亦不可少
风为百病之长,面瘫也称“吊线风”。中医认为,面瘫一证风邪为其先导,但在治疗上且不可落入“祛风”的窠臼,一味地以祛风为务,而忽视其他方面。如前贤有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疏风祛风的基础上酌情加养血、和血、行血之品,可加强疗效。此外,方药的配伍方面,益气扶正之参、术、芪也应当考虑在内,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益气扶正之品可鼓舞正气,驱邪外出。在具体的药物选用上,若患者正气不虚,症属风寒且有湿邪在表者,可选苍术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诸如此类,临床可灵活变化。
经久不愈 当选虫类药以通络
久病多瘀、久病入络。对于虫类药的选择,笔者认为,三周以内者,可于主方中加蝉衣、蛇蜕、蜂房等清轻之品。一般而言,在初期二、三周至三个月都属于面瘫的恢复期,面瘫仍不愈者可选取牵正散(全蝎、僵蚕、白附子),以及地龙、白花蛇、蜈蚣等来治疗。病程达3个月以上半年以内者,仍有治愈的希望,而此时患者患病日久,病势越发复杂,用药需要考虑的层面也越多,方选五虎追风散及大队虫类药,复用补益之品守方续服,方可奏效。因失治误治而导致病程达半年以上者,患者眼睛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夜眠口角流涎、进食填腮等各种后遗症俱见,以及部分患者面部出现“倒错”现象,西医认为此时患者面神经已经发生不可逆性的缺血坏死,失去了治疗的意义。而《黄帝内经》早在千年以前就指出:“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此时中药配合针灸、按摩、局部外敷等治疗方法,对患者降低痛苦、减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仍具有积极作用,部分患者倘若调治得当仍有康复可能。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化痰止呕要药半夏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