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霉菌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

霉菌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

霉菌性食管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患者大多因上消化道症状来就诊,比如吞咽异物感、胸骨后不适感、反酸恶心、饱胀感。

霉菌性食管炎应防治相结合,特别应预防医源性因素所致的感染,严格掌握抗生素、激素使用的适应证,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霉菌性食管炎

霉菌性食管炎

基本简介

霉菌性食管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正常人皮肤、口腔、肛门、阴道中都可分离出该菌,但以消化道带菌率最高,约占50%。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食管炎,当机体状况发生一定变化,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接受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治疗;慢性病及营养不良致机体抵抗力低下等情况下,宿主和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发生紊乱,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均易发生霉菌性食管炎。 霉菌性食管炎应防治相结合,特别应预防医源性因素所致的感染,严格掌握抗生素、激素使用的适应证,以减少该病的发生。治疗方法较多,用中药锡类散、云南白药、大蒜素等治疗,西药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霉菌治疗均有效。

症状介绍

霉菌性食管炎患者大多因上消化道症状来就诊,比如吞咽异物感、胸骨后不适感、反酸恶心、饱胀感。也可能仅有上腹不适感及厌食。常规胃镜检查时,医生可发现食管出现不连续点状及岛状白色物质附着,用水冲洗不易冲走,进行细菌刷检涂片,可发现白色念珠菌、隐球菌或球状孢子菌等真菌感染。

病因介绍

1、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菌素,使机体内敏感的细菌被抑制,破坏了机体平衡,如某些可以产生抗霉菌物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被抑制,霉菌繁殖速度就会加快。

2、长期应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溶解,抗体减少,增加了霉菌的毒素作用。

3、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下降,甚至直接损伤正常组织和细胞,从而为霉菌感染创造条件。

4、营养不良、年老体衰、消耗性疾病、手术等都会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白细胞吞噬、杀菌功能降低。

注意事项

慢性病和长期应用抗菌素可增加霉菌对食管的感染机会,导致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生。例如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液病、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患者。但应注意,部分健康人也可能会出现食道霉菌感染,可能与其暂时性免疫能力下降有关。霉菌性食道炎常与口咽部念珠菌病或肢体霉菌感染并存,也提示健康人可能继发食道霉菌感染。治疗用药通常需联合应用抗真菌药。如制霉菌素加氟康唑2-4周治疗,个别病人需要六周治疗。由于霉菌性食管炎患者大多为慢性疾病病人,长期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或肝肾损害症状。为了避免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一经胃镜发现,可以立即喷洒一种药物,通过表面杀菌作用,可以有效去除食管粘膜表面感染的真菌,并且没有抗真菌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局部治疗效果明显。

防治介绍

(1)胸脘或胸膈灼感或灼痛,食不下咽,膈塞不通等是反流性食管炎之主症,病初而轻者,可能只有灼感,病久而重者,则诉烧心灼痛,此均系由于胃中痰湿之邪上逆食管。食不下咽,阻于胸膈,称之为噎;食停膈间,心下阻满,称之为嗝,噎轻而嗝重,其证病在胃脘之气。正如《灵枢?四时气》所云:“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胃气不降,气结脘胸,阻膈饮食,不能顺下,不通则痛,故灼痛、烧心、反酸等症。

(2)本病初起,先觉食道梗阻,胸胁痞满,烧心反酸,然后发生气噎,为痰气郁结,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吞咽困难,谷食难下,水饮不入,或有吐血便血、大便燥结,此为气郁化热、热灼伤阴,多属中期。若见形体消瘦、肌肤枯燥、滴水难下、神疲气短,则为阴损及阳、气阴两伤或脾肾阳虚,多属后期。

中医辨证可分为以下类型:

(1)胃失和降:主证:胸胁灼痛,胃脘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常吐涎沫,大使不畅,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象弦滑。

(2)肝气犯胃:主证: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灼痛,烦闷不舒,舌边红,苔薄腻,脉弦滑。

(3)胃阴不足:主证:胸胁灼痛,干噎呕吐,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食嘏产能下,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无力。

(4)脾胃虚寒:主证:胸膈或胃脘隐隐作痛,或有灼感,宿食不化,吐后则舒,反胃吐酸,精神疲惫,面色不华,大便稀清,舌淡黄薄,脉沉缓无力。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

(1)胃失和降:治则:和胃降逆。处方:和胃降逆汤。旋复花12克,代赭石20克,党参12克,清半夏12克,陈皮12克,苏梗12克,甘草12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水煎服。肠胃舒、胃立康口服。

(2)肝气犯胃: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处方:舒肝降逆汤。苏梗10克,白芷12克,薄荷12克,陈皮12克,清半夏10克,茯苓15克,柴胡12克,木香10克,香附15克,郁金12克,佛手12克,枳壳12克,莱菔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舒肝丸、和胃丸口服。

(3)胃阴不足:治则:滋阴养胃。处方:滋阴养胃汤。麦冬15克,天冬12克,石斛12克,花粉12克,黄精12克,玉竹12克,甘草6克,清半夏12克,竹茹12克,生地15克,元参15克,陈皮12克,郁金12克,水煎服。消萎丸、珍珠丸口服。

(4)脾胃虚寒:治则:温中健脾、和胃降逆。处方:温中降逆汤。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陈皮12克,清半夏12克,吴茱萸10克,砂仁10克,干姜12克,良姜12克,旋复花12克,木香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茯丸、温胃丸口服。(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霉菌性食管炎  中医治疗  白色念珠菌  广谱抗菌素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滥用抗菌素与霉女的防治        下一篇:重用生黄芪,快速止血崩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