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听国医大师讲述自己的故事

听国医大师讲述自己的故事

“国医大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医大师,一定有自己的秘诀。他们把工作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中医药事业之中。他们是学生的名师,患者的名医,在做人、修心、养德方面为树立了榜样。”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国医论坛上,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对在场的近300名听众声情并茂地讲道。

“国医大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医大师,一定有自己的秘诀。他们把工作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中医药事业之中。他们是学生的名师,患者的名医,在做人、修心、养德方面为树立了榜样。”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国医论坛上,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对在场的近300名听众声情并茂地讲道。

“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么多名家来到广东,机会太难得了,一定要取点经回去。”一位越秀区社区服务中心的基层代表告诉记者。论坛现场有很多从四处赶来的学生、老师及中医爱好者,很多人甚至一站三四个小时,就是为了不要错过大师们的一言一词。

以勤做舟 博采众家之所长

“对于中医学科来讲,经典是根本,临床是关键,内科是基础。作为高校培养出来的医生,我们时刻铭记当年毛主席的教诲,‘祖国医学是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在实践中也确实这样做了。”第一位登台的国医大师石学敏说。

石学敏将自己的人生分为学习、成长、工作三个阶段。谈起当年学生时代的勤奋用功,他记忆犹新,“中西医的课本一共50多本,通通学下来,记得当时晚上十点前没有回过宿舍。几十名老师为我们传授临床经验,那真是送我们的‘真金白银’。”

由于前期基础扎实,石学敏毕业两年后就对临床工作驾轻就熟。“医学是门应用科学,本本主义的东西行不通。以55年的经验来讲,我认为中医人的内科基础必须雄厚,这是做其他专科的基础。”

基于对内科的重视,在接下来的教学、临床以及海外工作中,石学敏说自己深感受益于此。同时他还倡议大家多读经典,在临床中进行感悟。同时也要勇敢尝试治疗急症,以弥补自身短板。

重视经典 厚积薄发靠人才

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利用三组关系阐明了自己对于打造中医名家的几点思考。他认为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关键,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的人才。但是目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问题十分突出,临床名医的匮乏困扰着中医界。

张学文将师承教育比喻成“小锅炒”,将学校教育比喻成为“大锅菜”。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医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首先是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关系,师承“小锅”要讲究细致、精准与特色,而院校“大锅”需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普及;其次是要处理好中医经典与临床的关系,初学时背经典可能不知全貌,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就能够逐渐悟出经典的实质。特别是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更要从经典中寻求方法;最后要处理好临床与创新的关系,张仲景、吴又可等名家之所以能够创立学说都是通过临床治疗而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中医必须要接触危急重症与疑难病,在攻克它们的过程中必然会积累治疗常见病的经验,以此来带动学科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药道致诚 传道授业盼创新

作为两届国医大师中唯一一位“国药泰斗”,89岁的金世元已在中药这一行工作了74年,“我没有学历,更不是教授,就是一个农村来的药店学徒。小时候家里困难,只想让我去学门手艺,混口饭吃。”老先生的浓郁京腔一出,瞬间就拉近了和听众间的距离。

“当时来药店买药的人都要先跟我们鞠个躬,师傅总是说‘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我们干的是良心活,对于药品的炮制、调剂直到最终的包装、给药,丝毫不敢怠慢。”五年的学徒生活中,金世元慢慢悟出了中药行当的真理。“1940年北京举办中药讲习所,在那里,当时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先生为我们讲课,真是受益匪浅。”提起当年的老师,金世元的钦佩之情依旧溢于言表。

说到人生中遇到的坎坷经历,金世元淡然处之:“机会来了就好好把握,遇到逆境了就沉下心来充实自己。那时候记不住药性,我就自己编口诀,别人问我是谁教的,我就告诉他们,是我自己发明的,想忘都忘不掉!”

金世元乐观豁达、不畏劳苦的精神支撑着他一路走来,现场他还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理念:热爱中药事业、恪守职业道德、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优秀精华。

他将这些精神融入骨髓,90高龄的人还在为中药事业的传承发扬奔走呼喊,“我要多带些学生,让他们把老祖宗的好东西传承下去,这是创新的基础,做我们这行讲究的是‘德’,一味药不对那都是人命关天。”

以“和”思辨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广东省中医院本院的国医大师禤国维作为压轴出场,被誉为“皮科圣手”的他结合岭南皮肤病学术流派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将中医和法在治疗中的应用与经验与大家分享。

禤国维认为,“和法”的本质就是主张纠正人体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的偏颇,使之恢复动态平衡。

现代系统论也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基本特征,人体内存在着许多对立关系,而这些对立关系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

“和”的思辨正是试图恢复机体的系统动态平衡,保持生理的理想状态。中医“和”的思辨与现代系统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借鉴、交相辉映。随后禤国维分享的医案也为在场的听众提供了借鉴范本。

纵观大师人生之路各异,却都矢志岐黄;经历坎坷,不忘迎头赶上;自幼立大志,而今成大业;后人来发奋,方能杏林旺。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听国医大师讲述自己的故事  讲述自己的故事  国医大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顾植山龙砂膏滋方脉案选析        下一篇:也谈厥阴病本质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