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感冒的针灸拔罐疗法

感冒的针灸拔罐疗法

感冒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脉浮。本病归属于中医学“伤风”“感冒”等病证范畴。根据邪气及临床表现的不同,主要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伤风感冒。

感冒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脉浮。本病归属于中医学“伤风”“感冒”等病证范畴。根据邪气及临床表现的不同,主要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伤风感冒。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流涕、无汗、头痛、身痛、鼻塞声重,或咳嗽、痰稀白、脉浮紧。

风热感冒:表现为恶寒轻、发热重、咽痛、汗出、口渴、发热,恶风寒、头痛目胀,咽喉肿痛、口干欲饮、自汗出或咳嗽、痰稠黄、苔薄黄、脉浮数。

伤风感冒: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涕、恶风。若挟时疫之邪且有传染性的感冒时,为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比之伤风感冒,流行性感冒尤重。

诊断及选穴

诊断:①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多见。②容易在气候骤变时发生,如感受风寒、淋雨等可诱发。

选穴:主穴:大椎腰阳关督脉循行线;膀胱经循行线及风门肺俞委中曲池(如图)。

配穴:风热者加曲池、尺泽;暑湿者加足三里阴陵泉;头痛者加印堂、太阳;对久病体虚的感冒患者,除辨别风寒、风热外,如兼气虚者加气海穴、足三里;血虚者加血海阴交阳虚者加关元命门

操作方法

方法一

①嘱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背部,在督脉及膀胱经穴沿线上,涂适量凡士林,然后用大小适宜的火罐吸拔于背部。沿着背上的太阳膀胱经循行线,来回推拉几次,至皮肤出现潮红为止。起罐后将背部皮肤上的凡士林擦净。②热重者以三棱针点刺大椎等穴位出血后加罐。先在大椎、风门、肺俞进行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局部2、3下,立即在针刺部位拔火罐,拔出适量血液,留罐5~10分钟,起罐后将血迹擦净,以自觉症状消除,决定拔罐次数。③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

方法二

①用梅花针沿着督脉及膀胱经循行线叩刺,微微出血,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大椎、风门、肺俞等背部督脉及膀胱经穴位上,留罐5~10分钟。②热重者取委中、曲池,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适量,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穴位上,留罐5~10分钟,起罐后将血迹擦净。③每日1~2次,热退即止。

注意事项

①吸拔时,一定要达到力度,才能有良好的效果。②拔罐时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风寒感冒的病人在拔罐期间要注意保温,起罐后要立即穿好衣服或覆被助汗,同时可饮用姜糖水或解表药,以增强拔罐的祛风散寒作用。③不论风寒、风热患者,均可配以药物治疗。④要加强锻炼身体,以增强抗病能力。

典型病例

病例一王某,女性,28岁。感冒3天,发热,39.2℃,恶寒、无汗、周身酸痛、头晕痛、恶心欲吐、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微肿。自服感冒清热颗粒无效。治疗采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循行部位走罐,使施术处皮肤呈紫红色,并出现丹痧。再于大椎处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加罐。施术后患者始有微汗,周身酸痛感缓解,感觉舒适。10分钟后体温降至37.5℃。次日诸症消失。

病例二刘某,女,8岁。全身发冷、四肢无力、头痛、咽痛、咳嗽无痰,患儿面潮红,体温39.8℃,呼吸急促,球结膜轻度充血,时有喷嚏,鼻塞、流清涕,两肺听诊无罗音,患儿自述学校类似病人较多。根据上述情况诊断为“流行性感冒”。找准颈部大椎穴,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连刺(散刺)3针,随后在针刺部位扣上火罐,约15分钟后取下火罐,经上述治疗6小时后体温降至36.5℃。次日继续观察,体温未再上升,各种症状明显减轻。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感冒的针灸拔罐疗法  感冒  针灸拔罐疗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治疗慢性肾病验案        下一篇:宣散渗湿利水解心衰水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