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补法治疗小儿厌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为中焦升降枢纽,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然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消化食物首善之地。若胃阴不足,胃失清润和降,受纳腐熟功能下降,则见食少,久则厌食。清补法治疗小儿厌食,是指以清润生津养阴之品为主药治疗脾胃阴虚型厌食证。“清补”一词,源自林佩琴《类证治裁》:“治胃阴虚不饥不纳,用清补”。近年来,有的家长因缺乏育儿知识,让小儿过食肥甘厚味,或任由挑食、偏食;或盲目进补等原因,而使脾胃功能受损,造成食欲不振、久则成为胃阴不足之厌食证。临床遵“清补”之法治疗,多获良效,现介绍两例如下:
病例一
廖某,男,6岁。
患儿4岁时偏嗜油炸食品,正餐时进食减少,日见体质消瘦,看村医,诊为偏食引起营养不良。经用中药汤剂(不详)及儿康宁糖浆等治疗,效果不明显。家人见小孩生性活泼,精神十足,仅控制其不多食油炸类食品,未再治疗。近因见夜间汗出明显来治,现进食量少,形体偏瘦,唇干不润,手足心热。舌质红而少津,苔少。大便干,尿色黄。予以北沙参8克,麦冬10克,玉竹5克,石斛5克,生地黄10克,生麦芽5克,生谷芽5克,藿香3克,山药10克,胡黄连5克,乌梅3枚,5剂。方中石斛配沙参、麦冬以治胃阴不足;生麦芽、生谷芽消食和中;山药健脾胃;藿香醒脾气、行胃气,同时防大量养阴药物阻滞气机;少许乌梅酸甘化阴,益胃生津;胡黄连,退虚热、消疳热。二诊,盗汗减轻,舌红、苔少改善。仍以原方5剂。三诊,盗汗消失,进食增加明显。去胡黄连、生地黄、生谷芽,加莲子10克、内金5克,以助进食增加后健脾消食运化之功。服10剂后,小孩症状消失,体重增加。
病例二
吕某,女,4岁半。
患儿不欲进食,口干多饮,时有干呕,夜寐不实。舌干少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予北沙参8克,麦冬10克,玉竹5克,石斛5克,生地黄10克,生麦芽5克,太子参6克,莲子10克,鲜芦根10克,大枣5枚,乌梅3枚。处方以生津益胃,酸甘化阴为主。方中加鲜芦根,清胃热而止呕逆,莲子、太子参、大枣,健脾益气生津,且有补养安神之功。始3剂,效显,守方共10剂,加以清淡粥、食调理,诸症消失,食量正常。
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发病起因或喂养失当,片面追求高营养、高蛋白的食品;或因父母强迫多食,饮食过多等。饮食喂养失当,日久则致脾胃积滞生热,灼津伤液而致脾胃阴虚,胃阴不足,胃失清润和降,且致脾之运化功能亦不足而发为厌食。临床多见食欲不振、口干多饮、大便干结、舌质偏红等症。临床但见食欲不振,多以健脾助运为治。然温燥健脾之品,有伤津之虞,故治疗胃阴不足之厌食,则应注意运脾养胃滋阴。南京中医学院江育仁教授亦提出“健脾不在补,而贵在运”的观点。
胃为阳腑,先因胃不受纳,而致脾运不健,故治不以健脾为先,当养胃阴为要。然生津益胃,宜清补而不宜腻补,过用滋腻则足以碍胃。于清润补养之中又宜佐以健脾助运之品,滋阴而不碍气,行气而不伤阴。养阴之法亦切合“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治疗小儿脾胃阴虚型厌食症可以清补求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清补法 小儿厌食 清润生津养阴 脾胃阴虚型 厌食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失眠 下一篇:四妙丸治愈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