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中医整脊治疗妇女盆底功能障碍

中医整脊治疗妇女盆底功能障碍

中医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在公元3世纪的《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记载有针灸疗法,公元7世纪的《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载:产后阴下脱候,产后阴道开候,产后遗尿侯和产后小便数侯等,历代积累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妇女盆底功能障碍(L2-GC4)又称盆底痉挛综合征,指妇女盆底主要肌肉如肛提肌、闭孔内肌、耻骨阴道肌、髂展肌、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和梨状肌及相关韧带,因产伤导致痉挛或松弛、神经功能障碍。除易发腰胯痛之外,还有难以启齿的遗尿、尿频、阴道松弛、性欲下降及子宫脱垂等病症,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健康。这类疾病在成年女性中发病率约在20%~40%水平,在美国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2%~16%,比高血压、抑郁症和糖尿病更为常见,在治疗方面,除子宫脱垂应用手术治疗之外,对盆底肌力多应用法国产盆底功能诊断仪(法国PHENIX)及其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试图恢复盆底肌力及神经功能。

中医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在公元3世纪的《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记载有针灸疗法,公元7世纪的《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载:产后阴下脱候,产后阴道开候,产后遗尿侯和产后小便数侯等,历代积累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在整脊临床中,诊疗以腰胯痛为主诉的患者,当调整了腰椎生理曲度和骶髂关节错缝之后,患者一方面诉说腰胯痛已痊愈,还告知过去有压力性尿失禁也痊愈了。随着治愈后的患者相互转告,整脊科逐渐接诊妇女盆底障碍性疾病。对腰椎生理曲度,按中医整脊科的椎曲分级标准,还对骨盆X线正侧位照片进行了测量:骨盆正位片自骶骨棘突中点至耻骨联合作AB线,两髂骨边缘作CD线,骶髂关节左右下缘与相应左右耻骨EB、FB线,闭孔直径作MN线,骨盆侧位片以髂嵴前缘与耻骨作连线。正常腰曲,骨盆正位片AC=AD,EB=FB,MN=MN,侧位片髂嵴与耻骨是垂直线的。如腰曲变小,骨盆移位,骨盆前倾;反之,腰曲加大,骨盆后倾。

根据此测量法,患者椎曲恢复,骨盆移位纠正,症状也同时消失。

盆底的肌肉、韧带是附着骨骼的。肌肉、韧带之间的筋膜均与骨关节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支配盆底韧带及各器官功能,源自腰椎脊神经及其相关联的交感神经。尤其是生殖神经是从腰2发出的。支配盆底的骶丛神经是构成骨盆的骶椎发出。腰椎一旦旋转移位,椎曲改变及其相关联的骶髂关节移位,势必影响到神经功能及其所附着的肌肉韧带和筋膜张力失衡而产生盆底障碍疾病。

在结构力学上,腹部的腹直肌是起自胸12肋前缘,止于耻骨联合;腹内外斜肌起于肋骨止于髂嵴;腰方肌起于12肋下缘及1—4腰椎横突,止于髂嵴;腰大肌起自12腰椎横突前缘至第4腰椎穿越盆腔与髂腰肌相连接,而止于股骨小转子。背后的竖脊肌起自骶椎及髂嵴,上连所有脊椎的棘突横突。因此,腰腹肌肉失衡,骨盆移位,盆底肌痉挛。可见,盆底是骨盆的一部分,而骨盆又是与整体脊柱相关联的。

中医整脊科对脊柱的认识是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因此,对妇女盆底障碍性疾病,首先观察骨盆和腰椎,如果腰椎曲变异,需调曲复位,骨盆移位纠正骨盆错位,使其骨正筋柔,结合局部肌电治疗,才能达到康复。

临床上常用的盆底整脊法,首先行腰椎旋转法、腰骶侧扳法、过伸压盆法、手牵顶盆法和滚盆法,然后行调曲牵引法调整腰曲,同时嘱患者练功,跨步压腿,八字压腿,仰卧起坐,提肛训练等。也可配合针灸,取穴气海关元天枢曲骨长强、全阴、气冲归来水道大巨和八髎。根据《诸病源候论》的论述,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均为产后虚寒所致,也可配合辨证中药内服,以调整气血平衡,提高治疗效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整脊  妇女盆底功能障碍  针灸甲乙经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少腹逐瘀汤类方治继发性不孕症        下一篇:乳房胀痛亦多虚证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