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通腑法用验
Altvater Christel是2008年7月21日初诊的一位女病人,1951年1月11日出生。我在诊察时,发现她的腹部横七竖八,疤痕累累。经问询:她1960年因阑尾炎进行手术,1973年又进行了胆结石手术。而后手术切口疤痕压迫结肠,造成1993年发生的肠梗阻,手术后8年间情况尚可。但在2007年再次发生肠梗阻,其后在1~3月内共进行了3次手术,第3次还作了造瘘手术。2007年7月17日,又将肠复位。目前大便正常,每日1次。近4个月以来,大便干结,无力排出,要药物灌肠方可排便。今右下腹疼痛,害怕再次发生肠梗阻,故要求诊治。7年前闭经。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弦。判断为肠腑气化不通,传导功能失常而致,用通肠散结法。
处方:天枢、大横、气海、关元、水道、气海旁2寸处,组成处方。因患者胃部不适,时有反酸,故加足三里、太冲、公孙、三阴交、内关。(每次必用足三里、公孙,他穴选配)。常规直刺,用徐入徐出导气法。得气后均静留针30~40分钟。
经每周2次针刺治疗后,每日可通畅排便,腹部疼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2008年9月30日后改为每周1次。2009年起,仍坚持每月来诊1~2次,情况良好。
用上方不仅可防治粘连性肠梗阻,还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肠易激综合征等难治性肠病。在治疗结肠病症时,还要注意右、左下腹部有无压痛点,如有明显压痛者宜加针,甚而在该痛点加用傍针刺或齐刺法,以加强疗效。
再者,选用天枢、大横、中脘、气海、关元、水道、气海旁2寸处,用深刺法取得强烈针感;足三里、地机、内关等配穴,常规直刺,用徐入徐出导气法;公孙浅刺留针即可。此处方用于单纯性肥胖病,有较好的通腑泄浊、减肥消脂的疗效。
《素问·五藏别论》曰:“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五藏以藏精气为主要功能,六腑以传化水谷和运行津液为主要功能,各有不同。故《灵枢·本藏》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六腑,胃、大肠、小肠传化水谷,三焦、膀胱运行津液、通利水道。故后世叶天士裹经义而联系临床,总结出“五藏以守为补,六腑以通为用”的用药规律。
在针灸临证时,对胃肠病症采用腹部募穴为主的通腑法,殊为有效。并可结合该腑的解剖投影,在体表选择相应的一系列穴位。如胃的病症,用上脘、中脘、下脘(合称为三脘)和梁门。大小肠病症,用天枢、大横、腹结、气海、关元、水道,及气海旁开2寸处、关元旁开3寸处等。
而膀胱病症,长针排刺中极、关元(或曲骨)及周围穴(与主穴相平的肾经穴,如大赫、气穴)。在膀胱、尿道、前列腺病症针刺时,务求针感下传至会阴、尿道,如此则疗效较佳,治疗病症包括膀胱炎、膀胱癌、尿道炎、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和尿失禁、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等,还有预防膀胱癌复发和降低前列腺癌指标等作用。可见通膀胱针方有广泛和潜在的治疗作用,可以通行津液、调达膀胱气化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针刺通腑法 针灸临证 胃肠病症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清热燥湿和胃汤主治慢性胃炎 下一篇:叶海治疗痹证八法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