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C --> 磁石

磁石

磁石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主眩晕,目花,耳聋,耳鸣,惊悸,失眠,肾虚喘逆。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1.《雷公炮炙论》:凡使勿误用玄中石并中麻石,此二石真相似磁石,只是吸铁不得,中麻石心有赤皮,粗,是铁山石也,误服之令人生恶疮不可疗。磁石一片,四面吸铁一斤者,此名延年沙,四面吸得铁八两者,号曰续采石,四面吸得五两上下者,为磁石。

2.《别录》:磁石,生太山川谷及慈山。山阴有钱处则生其阳。采无时。

3.陶弘景:磁石,今南方亦有。其好者,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五为佳。

【拼音名】Cí Shí

【英文名】Magnetite

【别名】玄石、磁君、处石、延年沙、续未石、拾针、绿秋、伏石母、玄武石、帝流浆、席流浆、瓷石、熁铁石、元武石、吸铁石、吸针石、慈石、灵磁石、活磁石、雄磁石、摄石、铁石、戏铁石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gnetite

采收和储藏:开采后,除去杂石,选择吸铁能力强者(称活磁石或灵磁石)入药。磁石采集后放置日久,发生氧化,其磁性便会减退,乃至失去吸铁能力(称死磁石或呆磁石),影响药效,故应经常用铁屑或泥土包埋之,以保持其磁性。如已失去磁性,则可与活磁石放在一起,磁性可逐渐恢复。

【原形态】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晶体为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等,或为粗至细粒的粒块状集合体。铁黑色,表面或氧化、水化为红黑、褐黑色调;风化严重者,附有水赤铁矿、褐铁矿被膜。条痕黑色。不透明。无解理,断口不平坦。硬度5.5-6。性脆,相对密度4.9-5.2。具强磁性,碎块可被手磁铁吸着,或块体本身可吸引铁针等铁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形成于多种内力地质作用,可与多种铁镁硅酸盐矿物及石英等氧化物共存,前者不如磁铁矿抗风化而易呈现为风化小孔。古代入药的着名产地多是矽卡岩型铁矿区,今则包括各种成因类型铁矿区的磁铁矿。

资源分布: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安徽、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亦有产出。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铁黑色。条痕黑色。不透明。半金属光泽。表面不光滑,粗糙。体重,质坚硬,难砸碎,断面不平坦。具磁性;有土腥气,味淡。以铁黑色、有光泽、吸铁能力强、杂质少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为灰色,并微带棕色。近等轴粒状,沿粒间往往被赤铁矿交代;赤铁矿呈亮灰色,纤维状,非均质明显。正交偏光镜下为均质性;反射率20%(伏黄)。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铁(Fe)不得少于50%。

商品规格 商品按吸铁能力有无,分为二类:一类具吸铁能力者,谓活磁石;一类无吸铁能力者,谓死磁石或呆磁石。

【化学成份】磁石主要含四氧化三铁(Fe3O4),其中含FeO31%, Fe2O369%,并含有硅、铅、钛、磷、锰、钙、铬、钡、锯、镁等杂质;少数变种含氧化镁(MgO)达10%,氧化铝(Al2O3)达15%。另外磁石中常含一定量的砷,使用时需注意。

【药理作用】

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用超分散磁铁微粒(ul-trodispersed ferromagnetic particles)大小为0.2-1μm以50mg/kg给大鼠静脉注射后,可使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和白细胞数增加,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及血浆纤维蛋白分解活性增加,同时中性粒细胞吞噬反应增加。但是,同样大小的磁石微粒(magnetite particles)以50mg/kg静脉注射,不出现上述变化,仅能增加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活性。

2.镇静、抗惊厥作用:磁石炮制后镇静及抗惊厥作用明显增强。炮制后100%磁石溶液15g/kg给小鼠灌胃,能显着延长异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惊厥有对抗作用,使惊厥潜伏期明显延长。

3.体内过程 磁石微粒(Magnetite,Fe3O4)直径在0.1-0.5μm之间,用99mTc和111In标记磁石,在电镜和Mossbaner分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磁石  处石  延年沙  续未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磁石        下一篇:磁石

>> 返回中药词典C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